[实用新型]陶瓷金卤灯电极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4855.4 | 申请日: | 200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68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诸定昌;施振家;翟建跃;高鸿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上海罗曼电光源有限公司;海宁新光阳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61/073 | 分类号: | H01J61/073;H01J6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金卤灯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光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金卤灯电极,适用于20W-1000W各种功率陶瓷金卤灯的制造。
背景技术
目前陶瓷金卤灯电极的制造中主要采用三种材料,分别为钨(或钍钨、钨合金)、钼(或钼合金)和铌。其中钨制电极作为放电电弧的始端或终端,具有高温下抗卤化物腐蚀和热电子发射稳定的特点;铌杆具有与陶瓷电弧管相近的膨胀系数,起气密封接的作用;而钼的熔点介于上两种金属之间,起连接作用。
目前陶瓷金卤灯电极有两种结构。第一种结构是将绕有螺旋圈的钨杆、钼杆和铌杆按顺序同轴连接,之间采用激光焊接的方法。第二种结构是将绕有螺旋圈的钨杆直接插入空心铌管,之间采用机械力压紧方式进行连接。第一种方法的成本较高,同轴连接的技术难度也较大;第二种方法的连接强度和真空密封性难以保证,容易造成电极掉头或发光物质泄漏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密封性好、工艺简单的陶瓷金卤灯电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陶瓷金卤灯电极,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由钨杆2和铌盲管4组成,其钨杆2的头部绕有钨丝螺旋圈或钍钨丝螺旋圈1,钨杆伸出螺旋圈的长度在0.2-2.5mm之间;钨杆2的另一端与铌盲管4连接,钨杆2的中间部分绕有钼丝螺旋圈3。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钨杆2的端部伸入所述铌盲管4的长度为0.5-2.5mm。
本实用新型中,缠绕于所述钨杆中部的钼丝螺旋圈外径和尾管内径之间的间距为0.02-0.08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制备陶瓷金卤灯电极的制备方法。在确定电极前部电极组件直径的情况下,专门加工与之相配套的铌盲管4;该铌盲管4中部密封,在装配时,首先将钨杆2插入铌盲管4,用六爪钳夹紧两者的重合部分,然后采用激光点焊的方式进行加固;钨杆靠近放电腔的一端还缠绕钨丝螺旋或钍钨丝螺旋1,用于电子的发射;电极组件与铌盲管连接的一端缠绕钼丝螺旋3,防止电弧管内的填充物质对铌盲管和焊料的腐蚀。从而获得陶瓷金卤灯电极的整体。
电极在尾管内的定位采用三点拉伸的方法进行定位。根据电弧管的设计,在确定电极头所在位置后,也即确定了电极后部铌管伸出尾管的长度,此时应采用三点拉伸的方法在突出的铌管部分用三点刮刀进行加工,使靠近尾管的铌管突出部分的表面出现三点相互间成120℃角的凸点,其外径大于尾管的内径,从而完成了电极在尾管上的定位。
在完成电极和电弧管的组装后,尾管端部的特制的酸性焊料实现了在电极组件与尾管之间的密封。
根据不同功率的陶瓷金卤灯放电腔两端尾管的内径大小,钼丝螺旋3的直径也需随之变化,钼丝螺旋的外径与尾管的内径的间隔应在0.02-0.08mm之间。
本两件体陶瓷金卤灯电极的特点是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且电极各部件之间连接的强度和真空密封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陶瓷金卤灯电极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陶瓷金卤灯电极的轴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极放入陶瓷金卤灯泡壳后的剖面构造图。
图中标号:1为电极头部的钨丝螺旋圈或钨丝螺圈,2为钨杆,3为钼丝螺旋圈,4为铌盲管,5为陶瓷电弧管,6为陶瓷电弧管两端尾管,7为焊料。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不同功率陶瓷金卤灯电极进行不同的设计,由陶瓷管5两端尾管6的长度和内径确定放电电极的长度、钼丝螺旋3的外部直径和钨杆2以及铌制盲管4的长度。其中钼丝螺旋3的外部直径与尾管的内径的间距为0.05mm,钨丝螺旋电极头1应伸出靠近放电腔一侧尾管6端口,突出尾管的铌盲管4长度为7mm,插入钨杆2一边铌盲管4的深度为1.5-1.8mm。表1给出了1000W陶瓷金卤灯尾管和电极中各部分的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上海罗曼电光源有限公司;海宁新光阳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复旦大学;上海罗曼电光源有限公司;海宁新光阳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48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外线防盗报警器
- 下一篇:激光打标机的活动压轮压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