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的后悬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75250.7 | 申请日: | 200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24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沈伟;王东;陆伟领;方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5/06 | 分类号: | B60G1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201203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悬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底盘,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的后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悬架的四轮定位调节参数主要包括外倾角,前束角等,这些特性参数对车辆的稳定行使性能,弯道操控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国内汽车的后悬架一般都以半独立式悬架为主,其结构简单,主要利用装在悬架上橡胶衬套的变形来达到一定的可变前束角角度以及随动转向功能,但橡胶衬套的首要任务还是起连接悬挂和隔绝震动的作用,因此刚度不能过低。这就造成对可变前束以及随动转向的局限性,仅能获得一个很小的角度。
另外,这种传统半独立式悬架的后悬架在减振器和螺旋弹簧的布置结构上,通常采用同轴布置,也就是螺旋弹簧上端装在车架上的弹簧上座中,其下座支承在减振器外壳的弹簧下座上,形象地说是螺旋弹簧“套”在筒式减振器的外壳上,导致这种布置结构在维修时比较麻烦。
此外,悬架的布置形式对车辆行李箱的空间,油箱的布置空间有着很大的影响,很多汽车在为了满足车辆性能不得不以缩减布置空间为代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却能提高操纵稳定性及乘坐舒适性并且维修方便的汽车的后悬架系统。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后悬架系统,包括连接汽车的车身的螺旋弹簧和减振器,其特点是,还包括:与汽车的车身相连的后副车架,所述后副车架具有中央支架以及从所述中央支架两端对称地伸出的两连接支架;两个后上摆臂,两个后纵摆臂,以及两个后下摆臂;其中,所述两个后上摆臂、后纵摆臂、后下摆臂分别对称地安装于所述后副车架的两侧;在所述后副车架的一侧,所述后上摆臂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后副车架的所述中央支架和所述后纵摆臂的一端,所述后下摆臂位于所述后上摆臂的下方且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后副车架的中央支架和所述后纵摆臂的所述一端,所述后纵摆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后副车架的一所述连接支架,所述后纵摆臂的所述一端具有连接至汽车的车轮的轮毂芯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想,较佳地是,所述后上摆臂是通过偏心螺栓与所述后副车架的所述中央支架连接,以调节所述后悬架系统的外倾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想,较佳地是,所述后上摆臂还包括一加强筋、内连接球关节、一衬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想,较佳地是,所述后上摆臂是高强度钢制造,所述加强筋焊接在所述后上摆臂上,且其一端通过内连接球关节装配于所述后副车架上,其另一端通过衬套连接于所述后纵摆臂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想,较佳地是,所述后纵摆臂具有一后纵摆臂衬套,所述后纵摆臂衬套的两端设置有斜向调节槽,且所述后纵摆臂通过所述后纵摆臂衬套的所述斜向调节槽与所述后副车架的连接支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想,较佳地是,所述减振器安装于所述后纵摆臂上且其一端部与所述车身相连,所述螺旋弹簧安装在所述车身与所述后下摆臂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想,较佳地是,所述后下摆臂上形成有圆形突起,所述螺旋弹簧具有一上隔振垫和一下隔振垫,所述下隔振垫的下部形成有凹槽,且所述下隔振垫的凹槽与所述后下摆臂的圆形突起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想,较佳地是,所述后副车架上形成有四个安装点,所述后副车架通过所述安装点与汽车的车身相连,两个所述安装点形成于所述连接支架的自由端,另两个所述安装点形成于所述连接支架的臂部中间部分。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后悬架系统,采用由后上摆臂、后副车架、后下摆臂和后纵摆臂组成的空间多连杆机构,充分利用了车身的内部空间,便于后悬架系统的维修。通过这种多连杆机构的配置,可方便地调整外倾角、前束角以及使后轮获得一定的转向角度,可实现高外倾刚性及左右柔性偏向的最优化,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轮胎抓地力从而提高整车的行驶操控的稳定性,提高了变换行车路线时的响应性能,改善轮胎上下行程轨迹,增加了乘车舒适度。此外,还可对后减振器和螺旋弹簧各自独立并行的布置形式,从而有利于增加结构的紧凑型,使得车辆可以有较低且较宽的行李箱地板,从而使行李箱的空间最大化,并且也为车辆油箱提供较大的布置空间。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并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实用新型原理的作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后悬架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52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饮料瓶
- 下一篇:链帘式医用胶塞清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