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仿生肺的仿生诱饵捕蚊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6868.5 | 申请日: | 200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72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戴伟;戴光宗;沈仲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申雷节能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叶克英 |
地址: | 201101上海市闵行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仿生 诱饵 捕蚊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蚊机,特别是一种具有仿生肺的仿生诱饵捕蚊机。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建筑工地及人工河道的大量存在,城市蚊子的数量增多,而雌性蚊子需要叮吸人及其它哺乳动物的血液作为繁育卵子的营养物质,在蚊子叮咬人及其它哺乳动物时会传播疾病,如乙型脑炎、登革热等。现在有了利用仿生诱饵的捕蚊机,利用仿人体、哺乳动物在呼吸时排出的二氧化碳来引诱雌性蚊子进入到捕蚊机的吸风口,以通过风机将蚊子吸入捕蚊机的网袋中,但是由于现有的仿生诱饵捕蚊机的排放二氧化碳是利用风机连续地将少量的二氧化碳吹出,由于二氧化碳气体比重大于空气,因此在一个比较空气比较不流通的环境中,仿生诱饵捕蚊机的风机吹出的二氧化碳容易沉覆在地面上方,因此对于仿生诱饵捕蚊机而言,仿生诱饵捕蚊机处于二氧化碳的包围中,蚊子已无法判断二氧化碳源的位置,仿生诱饵捕蚊机丧失了诱捕作用,因此大大降低了仿生诱饵捕蚊机的捕蚊效率。此外由于仿生诱饵捕蚊机自身携带的是钢瓶灌装的压缩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容量有限,长时间连续释放二氧化碳气体将导致更换频率的增加,增加了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仿生诱饵捕蚊机连续释放二氧化碳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仿生肺的仿生诱饵捕蚊机。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具有仿生肺的仿生诱饵捕蚊机,包括机架、二氧化碳气瓶、气管、加热加湿器、风机、气体释放管、吸蚊口、捕蚊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在二氧化碳气瓶及加热加湿器和气体释放管和气管构成的二氧化碳释放线的任何一个部位上串接有至少一个气阀。气阀串接在气体释放管和加热加湿器之间。所述的气阀为电磁气阀。所述的电磁气阀由一具有周期性开启的电子控制器控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够长时间间隙释放诱捕蚊子的二氧化碳,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周期性开启的电子控制器连接电磁气阀的电路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包括机架1、二氧化碳气瓶2、气管3、加热加湿器4、风机5、气体释放管6、吸蚊口11、捕蚊袋7、控制器8,其特征在于:在二氧化碳气瓶2及加热加湿器4和气体释放管6和气管3构成的二氧化碳释放线的任何一个部位上串接有至少一个气阀9。优化地气阀9串接在气体释放管6和加热加湿器4之间。所述的气阀9为电磁气阀。所述的电磁气阀9由一具有周期性开启的电子控制器10控制连接,如可以利用555时基电路组成一个控制器。
经研究表明,在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哺乳动物呼吸时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时,蚊子就会循着二氧化碳的气体接近哺乳动物,并且在接近目标时会根据哺乳动物的汗液的气味来确定最终目标并发起叮咬,根据蚊子的这一特点,发明了模仿人体呼吸释放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和体味剂,作为诱饵,诱使蚊子跟踪接近捕蚊机的吸蚊口11,将蚊子吸入捕蚊袋7中风干至死,也可以取出封闭活水淹烫,这样就有了现在的一种仿生诱饵捕蚊机。但是由于二氧化碳气瓶中释放并经加热加湿器4加热加湿后的潮热的二氧化碳的气体从气体释放管6放出,并由风机的微量风吹开,但是如果仿生诱饵捕蚊机放置的位置是一个空气流动性较差的空间,则比重大于空气的二氧化碳气体会沉积覆盖在地面的一定高度上,此时仿生诱饵捕蚊机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会淹没于沉积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无法起到引诱蚊子的作用,蚊子就不会再飞到仿生诱饵捕蚊机的吸蚊口11。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间隙释放二氧化碳气体后,在具有周期性开启的电子控制器10的控制下,电磁气阀9间隙开启,则经气体释放管6释放的二氧化碳是间隙释放,呈脉动释放,因此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不容易在地面积聚,而使得仿生诱饵捕蚊机的气体释放管6始终处于一个最高浓度状态,使附近的蚊子能够有一个跟踪源,可以在仿生诱饵捕蚊机开启后能够一直捕获蚊子,同时间隙释放二氧化碳气体也可以大大降低二氧化气的用气量,延长更换二氧化碳气瓶的周期,方便用户的使用及降低使用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申雷节能设备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申雷节能设备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68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