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板的固定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7435.1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40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群;杨永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顺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G06F3/041;H05K5/02;H05K7/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1114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控板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大体上涉及一种固定结构,且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触控板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现今电子产品可说是玲琅满目,而进入到我们的工作及生活中,特别是计算机的出现,更是对我们的生活影响甚钜。目前常见的个人计算机(PC)的类型包括桌上型计算机及可携式计算机,而可携式计算机的类型更包括笔记本计算机、掌上型计算机(Pocket PC)及平板计算机(Tablet PC)等。就笔记本计算机而言,常见的指令输入方法是透过键盘(Keyboard)输入指令。为了方便使用者对计算机系统输入指令,另一种常见的输入方式是在笔记本计算机上设置一触控板来进行输入,以取代鼠标的作用。
图1为先前技术透过塑料框架定位触控板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先前技术中触控板50安装于笔记本计算机,主要是透过突出于塑料框架10的四个凸肋12(rib,两侧各二),来定位触控板50,再通过金属的支撑架(未绘示)来锁固于机壳(未绘示)。然而,生产触控板50的厂商全球只有两家,其中一家的技术不成熟,而另一家厂商则定出较大的公差。在较大的公差之下,很难管控塑料框架10的尺寸。主要是因为塑料模具固定,塑料框架在成型时受到模具限制,尺寸稳定。
亦即,相对两侧凸肋12的距离会配合模具尺寸而固定,当触控板50过大或过小时,便无法与两侧凸肋12的距离相配合。当触控板50的尺寸过大时,塑料框架10便会因为触控板50与两侧凸肋12在结构上的干涉,而产生单体变形,甚至无法装入,而当触控板50的尺寸过小,且安装到尺寸较大的塑料框架10时,又会产生触控板50的松动,对使用者的操作感不佳。如此一来,将会造成产线组装作业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板的固定结构,对触控板公差的容许度较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触控板的固定结构,适于将一触控板固定至一可携式电子装置之壳体。此触控板的固定结构包括一塑料框架(frame)以及一金属支撑架(bracket)。塑料框架配设于触控板的一侧与壳体之间,且具有一第一开口。金属支撑架覆盖触控板相对的另一侧,且分别冲有多个弯折的多个第一导引部。这些第一导引部分别位于金属支撑架的相对两侧,用以让触控板对位于金属支撑架,而使得第一开口对应暴露出触控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金属支撑架为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金属支撑架还具有一第二开口,而这些第一导引部位于第二开口的相对两侧,使得第二开口暴露出触控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塑料框架还具有多个第二导引部,位于第一开口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触控板的固定结构还包括一黏着胶体,配设于金属支撑架与触控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壳体具有多个定位凸起,而金属支撑架还具有多个定位孔,分别对位与适配于这些定位凸起,以固定金属支撑架相对壳体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壳体具有多个定位凸起,而塑料框架具有多个定位孔,分别对位与适配于这些定位凸起,以固定塑料框架相对壳体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触控板的公差为+/-0.3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的固定结构,能够通过金属支撑架上多个第一导引部来进行触控板的定位。因此,利用金属的延展特性,即可对触控板的公差有较宽容的容许度。此外,这些第一导引部能够在冲压金属支撑架时一并成型,加工上相当便利。另外,更可通过在金属支撑架与触控板之间,配设黏着胶体,而能够提供更佳的固定效果。并且,塑料框架上位于第一开口的同一侧的这些第二导引部,不但能辅助定位,亦能够容许触控板的公差。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先前技术透过塑料框架定位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板的固定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A为图2的触控板与金属支撑架安装关系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触控板与金属支撑架沿I-I’的剖视图。
图4A为图2的触控板与塑料框架安装关系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触控板与金属支撑架沿II-II’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顺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顺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74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茶几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碱集料反应形变的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