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卧式空气预热器的全金属结构炭黑生产反应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9173.2 | 申请日: | 200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12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曾佐临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佐临 |
主分类号: | C09C1/50 | 分类号: | C09C1/50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江晓萍 |
地址: | 610066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空气 预热器 全金属 结构 炭黑 生产 反应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炭黑生产反应炉有关,特别与有卧式空气预热器的全金属结构炭黑生产反应炉有关。
背景技术:
已有的炭黑生产反应炉是在钢制炉壳内用耐火材料砌筑炉膛,温度高的燃烧段,喉管段、反应段内层用耐高温高氧化铝钢玉或刚玉—铬—锆复合耐火砖、刚玉浇注料制作炉膛,耐火材料烧损物流入炭黑烟气内影响炭黑质量,使用寿命短,维护时间长,影响生产线运行率,热能损失大,同时这种反应炉后部均与立式空气预热器相连,提高空气预热器机组的建设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能降低建设成本,能保证炭黑质量,使用寿命长,维修费用少,能保证生产线运行率高,不产生工业垃圾,利于环保的有卧式空气预热器的全金属结构炭黑生产反应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有卧式空气预热器的全金属结构炭黑生产反应炉,包括有用耐高温金属材料制成的依次连接的炉头、燃烧喉管段、反应段、急冷段、停留段,与停留段连接的卧式空气预热器。
上述的炉头上有二次预热空气进口接管,燃烧喉管段有冷空气进口接管,停留段上有一次预热空气出口接管,卧式空气预热器上有烟气出口箱、一次预热空气进口接管、二次预热空气出口接管,位于燃烧喉管段、反应段、急冷段、停留段内的一次预热空气流通夹套的两端分别与冷空气进口接管和一次预热空气出口接管连通,一次预热空气出口接管和一次预热空气进口接管通过管道连通,二次预热空气出口接管与二次预热空气进口接管通过管道连通,空气经二次预热,热能利用率高。
本实用新型炭黑生产反应炉采用耐高温金属材料制成,后端连接卧式空气预热器,外廓尺寸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降低建设成本,不产生工业垃圾,利于环保,维修费用低,热能利用率高,不产生炉膛材料烧损物流入炭黑烟气中影响炭黑质量,生产线运行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炉头、燃烧喉管段、反应段结构放大图。
图3为急冷段、停留段结构放大图。
图4为卧式空气预热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反应炉包括有用耐高温金属材料制成的依次法兰连接的炉头1、燃烧喉管段2、反应段3、急冷段4、停留段5、与停留段连接的卧式空气预热器6。
参见图1、图2,炉头中有带二次预热空气进口接管7的外筒体8、位于外筒体内的调整流速的内筒体9,位于内筒体9内的整流环10。
参见图1、图2,燃烧喉管段中有燃烧喉管段外筒体9、带冷空气进口接管12的位于外筒体9内的外套13、气膜冷却保护膛筒体14、原料油枪接管15、一端伸入炉膛筒体内的点火器16、着火视镜17。燃料油枪接管18、添加剂枪接管19一端分别穿过炉头伸入燃烧喉管段中。
参见图1、图2,反应段中有外筒体20、位于外筒体20内的炉膛筒体21、散热片22。
参见图1、图3,急冷段中有外筒体23、位于外筒体内的炉膛筒体24、散热片25,急冷水枪接管26一端穿过外筒体而伸入炉膛筒体中。
参见图1、图3,停留段中有外筒体27、位于外筒体内的炉膛筒体28、散热片29,转接段外锥筒体30、转接段内锥筒体31,位于转接段内、外锥筒体内的散热片32,位于转接段外锥筒体上的带测温计接管33的一次预热空气出口接管34。
参见图1、图4,卧式空气预热器中有支座35,卧置于支座上的带一次预热空气进口接管36,有带测温计接管37的二次预热空气出口接管38的外筒体39,位于外筒体内的带隔热层的内筒体40,换热管束41、烟气出口箱42。
参见图1,在燃烧喉管段、反应段、急冷段、停留段、设置了两端分别与冷却空气进口接管和一次预热空气出口接管连通的一次预热空气流通夹套43。
风机吹出的冷空气从冷空气进口接管进入一次预热空气流通夹套后经一次预热空气出口接管和管道经一次预热空气进口接管进入卧式空气预热器进一步预热后再经二次预热空气出口接管和管道及二次预热空气进口接管进入炉头上内筒体,在燃烧喉管段燃烧生产炭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佐临,未经曾佐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91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