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智能按摩通气座椅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9366.8 | 申请日: | 200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11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维利 |
主分类号: | B60N2/56 | 分类号: | B60N2/56;A61H2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保刚 |
地址: | 611731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智能 按摩 通气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按摩通气座椅。
背景技术
长途开车以及长时间乘坐汽车会感到身体疲劳,尤其作为驾驶员长时间的驾驶以及乘座会感觉身体疲劳,如将汽车座椅改装成了按摩座椅,可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机动车辆车厢内基本上都配置有空调设备,车厢内的环境温度,一般令人感到舒服,但在车内坐的时间长了,臀部和背部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会令人感到很难受,而现有的汽车座椅,都没有很好的解决通气散热以及加热问题。疲劳驾驶是目前出现重大交通事故的一大隐患。本座椅设置自动语音提示功能,可自动提示驾乘人员在不同的驾乘时间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提醒驾乘人员提高注意力,达到安全驾驶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智能按摩通气座椅,它不但具有按摩功能,而且还具有通气散热以及解热功能,能自动根据人们身体温度的变化自动调整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构造一种智能按摩通气座椅,包括座垫、背垫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以及背垫内都设置有独立工作的按摩装置和通风散热装置,座垫以及背垫的表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座垫的端部设置有内嵌式控制器,按摩装置、通风散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内嵌式控制器连接,由内嵌式控制器中的微电脑控制器控制工作。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按摩通气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装置可以是气动按摩器或者电动按摩器,座垫和背垫中分别设置多个按摩器,按照人体穴位排列。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按摩通气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散热装置包括通风机、主通风道和若干分支通风道组成,其中主通风道与若干分支通风道联通,分支通风道交错排列在所述座垫和靠垫内并与两者表面的出气孔联通。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按摩通气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机内可以设置有加香装置。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按摩通气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和背垫内还设置有加热器。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按摩通气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垫的上端还设置有颈椎按摩器。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按摩通气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和背垫的外壳设置为拉链式结构,便于维修和安装。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按摩通气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垫中设置压力时间传感器,由控制器中的微电脑控制器设置语音提示,在不同的时间提示驾乘者安全注意事项,达到安全驾驶的目的。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按摩通气座椅,其特征在于,座垫和背垫中设有温度传感器,由控制器中的微电脑控制器设置温度控制,当达到一定温度时,散热和加热装置会自动启动,进行调温工作,工作时间由微电脑控制器事先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按摩通气座椅,结构简单合理,在现有的汽车座椅中设置了通风散热装置可以很好的解决人体的背部和臀部通风散热问题,还设置有按摩装置,能有效消除疲劳;在座垫的端部设置有放置槽,在不使用时,控制器可以放置在该槽内,控制器内设置有微电脑控制器,该编辑器内嵌入了工作程序,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调节各个部件的工作状态。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智能按摩通气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垫中设置压力时间传感器,由控制器中的微电脑控制器设置语音提示,在不同的时间提示驾乘者安全注意事项,达到安全驾驶的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按摩通气座椅,其特征在于:座垫和背垫中设有温度传感器,由控制器中的微电脑控制器设置温度控制,当达到一定温度时,散热和加热装置会自动启动,进行调温工作,工作时间由微电脑控制器事先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按摩通气座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按摩通气座椅的电原理图。
其中,1、控制器放置槽,2、座垫,3、座垫按摩器,4、靠垫,5、背垫通风散热装置,6、颈部按摩器,7、背垫按摩器,8、拉链,9、座垫通风散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维利,未经王维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93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