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粒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9571.4 | 申请日: | 2007-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70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郭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旭 |
主分类号: | A01F7/02 | 分类号: | A01F7/02;A01F12/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9000四川省遂宁市船***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粒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农作物脱粒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脱粒机主要由滚筒上的脱粒齿和筛网完成脱粒,但是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物料是湿的,所以脱粒后的穗粒与渣草混在一起,渣草容易粘在筛网上,使穗粒漏不下去,而且渣草排除不流畅,容易发生机器堵塞。人们采用在滚筒上倾斜设置脱粒齿的方法来排除渣草,效果也不理想。所以农民只好将物料晒干后再脱粒,这样增加了工作量,脱粒机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脱粒时排渣草流畅,使用范围广的脱粒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脱粒机,包括机架、接粒斗、筛网、机罩、滚筒、滚筒轴、以及固定在滚筒表面上的脱粒齿,所述滚筒表面上沿轴线的每排脱粒齿上安装一个排渣装置,所述排渣装置由基板和排渣体组成,排渣装置的两端固定在相邻两脱粒齿之间的滚筒表面上与脱粒齿形成Z字形,排渣装置沿滚筒表面形成螺旋形状。
所述排渣体为板块、如金属板或橡胶板或木板;所述排渣体也可为尼龙线束。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滚筒表面上沿轴线每排脱粒齿上安装一个排渣装置,排渣装置的两端固定在相邻两脱粒齿之间的滚筒表面上,与脱粒齿形成Z字形,而且排渣装置沿滚筒表面形成螺旋形状,所以随着滚筒的转动,排渣装置能连续不断地将附在筛网上的干或湿的渣草排向排渣,保证了脱粒机能够全天候作业,使用范围广,用于谷子、麦子、黄豆、胡豆、菜籽等作农作物的脱粒。
所述排渣装置上的排渣体是一个板块,如金属板、橡胶板或木板制成,也可以用尼龙线束制成,排渣效果都很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脱粒机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图1中滚筒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排渣装置的一种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排渣装置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机架、2-接粒斗、3-筛网、4-机罩、5-机架横梁、6-滚筒、7-脱粒齿、8-滚筒轴、9-偏心凸轮、10-偏心凸轮套、11-凸轮连杆、12-振动筛网、13-滚轮、14-滚轮架、15-回料斗、16-出料口、17-出料口插板、18-排渣装置、19-板块、20-基板、21-尼龙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图1所示的脱粒机由机架1、接粒斗2、筛网3、机罩4、滚筒6、滚筒轴8、偏心凸轮9、凸轮连杆11、振动筛网12、滚轮13、滚轮架14、回料斗15等组成,机罩4和筛网3固定在机架1上面,接粒斗2固定在位于筛网3下面的机架上。滚筒轴8的两端通过轴承装置固定在机架横梁5上,滚筒6安装在滚筒轴8上。在滚筒6表面上沿轴线的每排脱粒齿7上安装一个排渣装置18。所述排渣装置18由基板20和排渣体组成,排渣装置18的两端固定在相邻两脱粒齿7之间的滚筒6表面上,两个与脱粒齿7形成Z字形,排渣装置18滚筒表面形成螺旋形状,即搅龙。
如图2所示排渣装置18由基板20和排渣体组成,排渣体固定在基板20上,如图3排渣体可采用板块19,如金属板、橡胶板或木板,其板块19的顶部小于或等于脱粒齿7的顶部。如图4所示的排渣体也可采用尼龙线束21,尼龙线束的顶部高于脱粒齿7的顶部1-5mm。
偏心凸轮9安装在滚筒轴8的一边,其上套有偏心凸轮套10,凸轮连杆11伸入偏心凸轮套10上的孔内,通过螺纹与其相连,凸轮连杆11的中心线穿过偏心凸轮9的圆心。凸轮连杆11的另一端连接滚轮13,滚轮架14固定在机架1上,滚轮13与滚轮架14接触。振动筛网12固定在凸轮连杆11上。工作时,当电动机或柴油机或汽油机带动滚筒轴8旋转时,滚筒6的排渣装置18将筛网3上的渣草沿轴向推动,及时排除到振动筛12上,保证了筛网3不被堵塞。安装在滚筒轴8上的偏心凸轮9也同时旋转,从而带动凸轮连杆11摆动,使振动筛网12沿滚轮架14往复移动,使渣草中的穗粒通过振动筛网12漏下,渣草通过排渣口排出机体外。回料斗15固定在机架1上,其位于振动筛网12下面,与接料斗2相通,如将脱粒机放置在拌桶中,也可不需要接粒斗2,在接粒斗2上开有出料口16,出料口插板17设置在出料口16处,从筛网3漏下的穗粒直接进入拌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旭,未经郭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95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