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阀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0089.2 | 申请日: | 200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26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吴瑞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文庆 |
主分类号: | F16K7/17 | 分类号: | F16K7/17;F16K51/00;F16K3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3000四川省自***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尤其涉及一种在家用纯水机中用于控制浓水排放水路和冲洗水路的电磁阀。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出现了水资源状况恶化的趋势,水资源短缺及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凸显。针对城市自来水的二次污染问题以及由于源水污染续存在自来水中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的以反渗透膜为核心过滤单元的家用纯水机进入千家万户。现有的家用纯水机是以反渗透膜为核心过滤单元,经过对自来水的多级预处理以及增压后,再进入反渗透膜单元,所产纯水可完全符合发达国家的生活饮用水标准。
在家用纯水机中,反渗透膜过滤单元通常设置有一进和两出的水路,“一进”是指向过滤单元中反渗透膜一侧空腔内供给待处理水的进水水路,“两出”是指将过滤单元中反渗透膜另一侧空腔内处理后得到的净水输送往贮水单元的净水供给水路,以及与进水水路位于同一侧的浓水排放水路,浓水排放水路用于排放含有杂质的浓水。目前常用结构为在浓水出水口的阻流杆上缠绕排水细管作为浓水排放水路,该设置结构复杂,而且不具备调节功能,不能充分满足家用纯水机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磁阀,该电磁阀的浓水排放水路可调节,且具有一固定流量的浓水排放通道,结构更为简单合理。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磁阀,包括阀体,阀体内设置有与进水腔相通的浓水出水口,所述电磁阀还设有与浓水出水口的通道内径大小匹配的阻流杆,阻流杆外壁或浓水出水口通道内壁设置有螺纹状凹槽,阻流杆外壁和浓水出水口通道内壁嵌接后螺纹状凹槽内孔构成阻流通道,阻流杆内还设有针孔,针孔一端与进水腔接通,一端与浓水出水口接通。
所述阻流杆位于浓水出水口的一端设有调节螺牙,调节螺牙外壁设置有通水孔。通水孔一端与进水腔接通,一端与阻流通道接通;针孔可设置在阻流杆轴心处,也可设置在阻流杆轴心以外的位置,针孔位于不与上述的螺纹状凹槽交会的位置均可。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阻流杆外壁或浓水出水口内壁设置有螺纹状凹槽,阻流杆外壁和浓水出水口内壁嵌接后螺纹状凹槽内孔构成阻流通道,不需要在阻流杆上缠绕排水细管作为浓水排放水路,结构更为简单,而且阻流杆内还设有针孔,针孔即一浓水排放固定的浓水排放通道。
2、阻流杆位于浓水出水口的一端设有调节螺牙,调节螺牙外壁设置有通水孔,通过调节阻流杆插入浓水出水口的长度,可以调整阻流杆外壁和浓水出水口内壁嵌接后螺纹状凹槽内孔构成的阻流通道的长度,从而确保阻流效果达到家用纯水机运行的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阻流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阻流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阀,包括阀体23,阀体23内还设置有与进水腔31相通浓水出水口21,为将反渗透过滤单元中反渗透膜进水腔内的水压控制在设定的范围,浓水出水口21内设置有与浓水出水口21内径大小匹配的阻流杆22,浓水出水口21内壁设置有螺纹状凹槽,阻流杆22外壁和浓水出水口21内壁嵌接后螺纹状凹槽内孔构成阻流通道30,阻流杆22轴心处内还设有针孔224,针孔224一端与进水腔31接通,一端与浓水出水口21接通;针孔224的位置根据需要,可以设于阻流杆轴心处,或其他不与所述的螺纹状凹槽交会的位置。阻流杆22位于浓水出水口21的一端设有调节螺牙222,调节螺牙222外壁设置有通水孔223。当进水腔内水压超过设定值时,减少阻流杆22插入浓水出水口的长度,使阻流通道的长度缩短,浓水排放速度加快,达到泄压的目的。当水压低于设定值时,增加阻流杆22插入浓水出水口的长度,使阻流通道的长度增长,浓水排放速度减慢,达到维持水压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文庆,未经刘文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00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纺粘法成网非织造布的斜度分丝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手工藏毯纺纱机纱管联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