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卧式高压静电收尘器的新型阴极系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0134.4 | 申请日: | 200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47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吕金顶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金顶 |
主分类号: | B03C3/70 | 分类号: | B03C3/70;B03C3/86;B03C3/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4000四川省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高压 静电 收尘 新型 阴极 系统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卧式高压静电收尘的阴极系统装置。
背境技术
板卧式高压静电收尘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风糜建材、冶金行业粉尘治理中,但由于其阴极系统结构问题,使用中普遍存在高压电流过大,往往大于电源最大电流而使电源保护关机,致使收尘器不能稳定工作。并且通过大量调研及实践研究,发现二次电流过大并非收尘所需的电晕电流,而是阴极的大小框架结构与粉尘接触面积太大,高压电源又通过框架结构接入芒刺系统,由于高压电源与粉尘的欧姆接触,形成非常大的漏电流,使电源不堪重负。现有的生产厂家采用加大供电电流的方法,意图达到提高电晕电压,增强电晕电流,提高收尘效果的目的,却致使欧姆接触电流成倍增加,以致现在100m2板卧式高压静电收尘器(3电场)配置电源达300多千瓦,耗能高,还达不到好的收尘效果。因此建材环保部门已将此类收尘器列入淘汰之列,众多使用厂家又纷纷电改袋(目前环保政策要求),耗费大量资金,技术上向后倒退。
发明内容
为了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解决阴极系统漏电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阴极系统,本系统有效的将阴极高压电源与庞大的框架结构隔开,使庞大的框架结构呈中性电位状态,有效消除其与粉尘接触而产生的漏电流,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在阴极系统的芒刺线两端加装二次绝缘装置,并将芒刺线并连,将电源负极用高压绝缘管套上直接接入芒刺线端口处,由于芒刺端绝缘与壳体绝缘柱的作用,阴极框架系统被设置为中性电位,带电荷的粉尘粒子在与中性的框架结构接触时,因其电荷不能释放,因此不能在框架结构上沉积,由于框架结构不易积灰,因此跨接在小框架与芒刺线之间的绝缘就不易积灰,也就不易爬电烧毁,有效地保证了设备的长期运行,并且庞大的框架结构概不与地(阳极A)接触,又不与高压(阴极K)接触,呈中性电位状态,无高压电流流过,彻底消除了由框架结构与粉尘的欧姆接触而引起的强大的漏电流,减小电源负荷,使电晕电流及电场电压可控制任意升降,增强了收尘能力,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消除了庞大的漏电流,达到节能的目的,更由于消除了漏电流,电源负荷大大降低,又可方便的调节收尘真正需要的电晕电流及高压电场,大大地提高了收尘效果,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结构原理侧面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产品的结构原理横截面图
图中代码说明:
A、收尘器外壳(阳极);B、壳体绝缘柱;C、横担;D、吊挂;E、大框架;F、小框架;K、芒刺线;H、芒刺端绝缘;J、高压绝缘导管;G、高压电源线(负极)。
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横担C与收尘器外壳A之间安装壳体绝缘柱B,吊挂D连接大框架E,小框架F与大框架E垂直相交焊接。
如图2:芒刺线K两端连接芒刺端绝缘H,芒刺端绝缘H连接小框架F,将所有芒刺线并联,将高压电源线(负极)G套上高压绝缘导管J,直接连接到芒刺线K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金顶,未经吕金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01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结合剂立方氮化硼衍磨条
- 下一篇:中性线断线检测装置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