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糖工业高效直接接触式电加热熔硫槽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80354.7 | 申请日: | 200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78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健;吴英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英克 |
主分类号: | C13D3/00 | 分类号: | C13D3/00;C01B17/02;H05B3/04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明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黎明天 |
地址: | 530001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糖 工业 高效 直接 接触 加热 熔硫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熔硫装置,尤其是一种制糖工业燃硫炉所用的直接接触式电加热熔硫槽。
背景技术
目前制糖工业燃硫炉用的熔硫槽所采用的加热方式有两种,蒸汽加热方式和导热油加热方式。熔硫槽结构形式一般设计为方形容器,槽内分布蒸汽或导热油加热管,蒸汽或导热油通过管路,使管路温度升高到120度以上,使接触加热管的硫磺熔化,达到熔硫的目的。这两种加热方式的本质是一样的,即熔硫的加热热源均在熔硫槽以外(蒸汽加热的热源从锅炉而来,导热油的热源从加热油装置而来),加热管基本上为一个连通的整体。这样的加热方式存在节能性差、加热效率低、安全可靠性差等几个问题。由于加热热源在熔硫槽外,有相当部分热量在传递时造成损失,导致节能效果不佳,且升温慢,熔硫速度较低。由于加热管管路基本上为一个连通的整体,一旦管路某处出现泄漏,整个加热系统就被迫停止工作,且管路内的高温高压蒸汽和导热油向外喷发,将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如泄漏部分位于液硫液面以下时,修复和更换工作将非常困难。而且导热油系统需要油泵泵油循环,一旦油泵损坏,整个加热系统也将停止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接接触式电加热熔硫槽,采用电加热,且直接加热,使节能性、加热效率及安全可靠性方面均有较大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将集加热热源及传热体于一体的电热体直接设于熔硫槽内,多根电热体均匀分布在槽内底部或侧壁或中间,使槽内空间整洁,便于清洁残渣和更换电热体。
结构特征是:
在溶硫槽箱体的底部或侧壁设置电热体。
多根电热体和电热体导线均使用耐腐蚀护套封闭。
电热体还可设在溶硫槽中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热体与硫磺直接接触,不存在传热过程的热损失,节能效果显著。且电热体升温迅速,可以实现快速熔硫,加热效率大大提高。多根电热体各自作为独立的模块同时使用,即使有部分电热体损坏也不会导致加热系统整体停机,且留有备用电热体。一旦有损坏的情况发生,即可启动备用的电热体,在加热系统工作的情况下,可方便的更换受损的电热体,避免停机维修造成的经济损失。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得到很大改善和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1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2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集加热热源及传热体于一体的电热体2直接设于熔硫槽1内,多根电热体均匀分布在槽内底部或侧壁或中间,使槽内空间整洁,便于清洁残渣和更换电热体。电热体2和电热体导线均使用耐腐蚀护套管3全部封闭,使电热体和导线不与液硫接触,避免了电热体和导线的腐蚀及完全绝缘。护套的安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沿着熔硫槽壁延伸出槽外,以便接线,如图1所示。一种是贯穿过熔硫槽,并伸出槽外,以便接线,如图2所示。第一种方式施工方便,但更换电热体较麻烦;第二种方式施工麻烦,但更换电热体很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英克,未经吴英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03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