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体式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0694.X | 申请日: | 2007-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18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宜宾惠美线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0 | 分类号: | F23C10/20;F23L1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丰 |
地址: | 64400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风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风帽,尤其是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风帽。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洁净煤燃烧技术,在电站锅炉、工业锅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作原理是:将煤破碎成微小颗粒后送入炉膛,同时炉内存有大量床料,由炉膛下部配风,使燃料在床料中呈流态化燃烧,并在炉膛出口安装旋风分离器,将分离下来的固体颗粒通过飞灰送回装置再次送入炉膛燃烧。其运行特点是燃料随床料在炉内多次循环,有足够的时间烧尽,使飞灰含硫量下降,燃烧效率提高。
风帽是循环流化床锅炉上的主要易损件,每台锅炉上都装有若干个风帽,因此风帽的正常工作关系着流化床锅炉的正常运转。
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由风帽筒和位于风帽筒上端的风帽头构成,在风帽筒上分布有若干水平设置的风眼,压缩风从风帽筒下部进入,从风眼向外喷射吹出,为在料床中的燃料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由于风眼处的颗粒流易造成风眼堵塞,堵塞后该风帽对应的物料局部将形成“死区”。由于锅炉风帽处空间狭小,而且循环流化床的风帽为整体固定式,不能单独取下风帽头,因此就无法进行疏通风帽风眼作业,也就无法对此进行检修,一旦物料局部形成“死区”,将影响锅炉回料畅通,降低回料温度,浪费能源。另外风帽因风眼堵塞而无法继续使用,就需要进行更换,由此也加大了生产成本。
研制一种便于检修的风帽,避免物料形成“死区”是当前循环流化床锅炉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旨在对现有固定式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进行改造,方便风帽头检修,防止风眼堵塞,减少物料局部“死区”形成,提高回料温度,节约能源,并达到操作方便简单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分体式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包括风帽筒、位于风帽筒上部的风帽头,风帽头分布有风眼,其特征在于:风帽头与风帽筒活动式连接。
所述风帽头与风帽筒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一、分体式结构,方便拆卸、检修,疏通风眼操作简单;
二、减少物料局部“死区”形成提高回料温度,节约能源;
三、降低风帽更换费用,节约成本;
四、减少更换配件时间,提高设备检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风帽筒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风帽头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为风帽筒,2为风帽头,3为风眼,4为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分体式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将现有整体固定式改进为分体式,当风眼堵塞时,只需拆下风帽头即可,使风帽检修成为可能,避免了因风帽头无法进行检修而导致的各种弊端。
分体式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包括风帽筒1、位于风帽筒1上部的风帽头2,风帽头2上分布有风眼3,改进点在于:将风帽头与风帽筒设置成分体式结构,且便于拆卸,即活动式连接。
活动式连接如:一、卡套式连接:风帽头套在风帽筒上,并设置卡齿结构;二、卡槽式连接:同样风帽头套在风帽筒上,并设置卡槽结构;三、螺纹连接:如风帽头设置内螺纹,风帽筒设置外螺纹,或者两者交换设置方式,均可实现螺纹连接。
活动式连接也不局限于上述三种方式,只要是分体式结构,可将风帽头拆卸下来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附图所示,给出的是螺纹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为保证风帽内进风通道等径,风帽头和风帽筒螺纹4处的壁厚各自相应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宜宾惠美线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省宜宾惠美线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06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叠式音箱组合
- 下一篇:一种具有自动补液功能的浴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