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动侧翻车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80827.3 | 申请日: | 200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92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杨诗卫;彭燎;李建超;王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车集团眉山车辆厂 |
主分类号: | B61D9/02 | 分类号: | B61D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海燕 |
地址: | 620032四川省眉***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翻车 | ||
1、一种气动侧翻车,包括底架组成(2),底架组成(2)上安装有车箱组成(1),车箱组成(1)由车箱底架(1.1)、侧门(1.2)、端墙(1.3)构成,底架组成(2)中部安装有风制动装置(4),底架组成(2)上设有气动侧翻装置(3),底架组成(2)下端安装有转向架(5),底架组成(2)两端安装有车钩缓冲装置(6),其特征在于:气动侧翻装置(3)由安装在底架组成(2)上的倾翻缸(3.1)、储风缸(3.2)以及安装在车箱底架(1.1)上的侧门开闭装置构成,倾翻缸(3.1)通过管路与储风缸(3.2)连接,倾翻缸(3.1)的活塞杆(3.11)与车箱底架(1.1)连接,侧门开闭装置由抑制肘(3.31)、滚子(3.32)、抑制弹簧(3.33)、支承(3.35)等构成,抑制肘(3.31)通过抑制肘圆销(3.34)连结在车箱底架(1.1)上,抑制肘(3.31)外端设有滚子(3.32),滚子(3.32)与侧门折页(1.24)接触,抑制弹簧(3.33)一端与抑制肘(3.31)连结,另一端固定在车箱底架(1.1)上,支承(3.35)安装在底架组成(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侧翻车,其特征在于:车箱底架(1.1)由中梁、横梁、侧梁、端梁、纵向梁、地板等组焊而成,中梁采用H型钢,下部焊有支座挡铁,横梁分为折页横梁、枕横梁和顶车横梁,折页横梁和枕横梁采用槽钢,顶车横梁采用H型钢,折页横梁下焊有10组吊板,枕横梁铆接有4个转轴上座,侧梁采用150×90×8的冷弯乙字型钢,端梁采用钢板冷弯成L型结构,纵向梁采用热轧槽钢,地板由12mm厚的钢板制成,两侧有R100的圆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侧翻车,其特征在于:侧门(1.2)由门板、折页、上檐梁、下檐梁、侧柱和折页安装座等组成,门板采用8mm厚的钢板,上檐梁采用255×180×8的冷弯异型槽钢,下檐梁和侧柱采用160×63×6.5的热轧槽钢,折页采用B级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侧翻车,其特征在于:端墙(1.3)由上端缘、端板和端柱组成,上端缘采用140×116×6的冷弯异型方钢管,端板采用8mm厚的钢板折压成L形,端柱采用8mm厚的钢板折压成变截面冷弯角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侧翻车,其特征在于:转向架(5)为2F轴铸钢三大件转向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侧翻车,其特征在于:风制动装置(4)采用符合AAR标准的空气制动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侧翻车,其特征在于:车钩缓冲装置(6)由E级钢17型车钩、配套E级钢钩尾框和MT-2型缓冲器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侧翻车,其特征在于:车箱组成(1)和底架组成(2)采用全钢铆焊接结构,车箱组成及底架组成的主要承载部件均采用Q345GNHL耐候钢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车集团眉山车辆厂,未经中国南车集团眉山车辆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082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质船用燃料油优化调合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氟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