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向馈电以太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1033.9 | 申请日: | 200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18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邢雪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想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02 | 分类号: | H04L12/02;H04L12/28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冯忠亮 |
地址: | 610042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向 馈电 以太网 装置 | ||
1、反向馈电以太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以太网交换机(1)和第一用户端(2)通过端口连接构成,第一用户端(2)的交流——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与市电电源接口连接,交流——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的输出与第一端口(4)连接,第一端口(4)与第二端口(5)连接,第二端口(5)与用户计算机连接,第一端口(4)通过双绞线与第一以太网交换机(1)的第三端口(6)连接,第三端口(6)和第五端口(19)的直流电源线与直流——直流电压变换单元(7)或第一隔离变压器(8)连接,第三端口(6)和第五端口(19)的信号线经第一隔离变压器(8)、第一物理层接口芯片(11),交换芯片(9)与配置单元(12)和存储器(10)连接,交换芯片(9)的信号线经第二物理层接口芯片(14)、第二隔离变压器(15)与第四端口(16)连接,直流——直流电压变换单元(7)的电源线分别与存储器(10)、第一、二物理层接口芯片、交换芯片(9)和第四端口(16)连接,第四端口(16)通过双绞线与第二以太网交换机(1)的第三端口(6)连接,第一以太网交换机与第二以太网交换机的结构相同,物理层接口芯片(11)为独立芯片或集成在交换芯片(19)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馈电以太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用户端与第一用户端相同,第二用户端的第一端口(4)与第二以太网交换机(1)的第五端口(1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向馈电以太网装置,其特征在于用户端(2)的第二端口(5)的电源线依次经过第三物理层接口芯片(17),第三隔离变压器(18)与第一端口(4)连接,第一、二、三隔离变压器(8、15、18)为POE隔离变压器,第一、二隔离变压器与直流——直流电压变换单元(7)连接,且分别与第三、五端口和第四端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向馈电以太网装置,其特征在于交流——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的全桥整流电路BR1的输出经开关电路Q1与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一端经电感L1、电容C5、C6构成的滤波器与第一端口(4)连接,另一端经晶体三极管Q2和电阻R7组成的限流控制电路与第一端口(4)连接,第一端口(4)为RJ45插座,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经光电管PC1与开关电路Q1的控制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向馈电以太网装置,其特征在于直流——直流电压变换单元(7)的集成块IC1和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一端连接,集成块IC1的输出经场效应管Q1与变压器T1的另一端初级绕组连接,变压器T1的次极绕组依次经滤波电路、稳压电路和限流电路输出直流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向馈电以太网装置,其特征在于交流——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的全桥整流电路BR1的输出经电阻R1和晶体管Q1与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变压器的次级经滤波电路、稳压电路输出直流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馈电以太网装置,其特征在于直流——直流电压变换单元(7)为集成块IC101,其输出端连接储能电感L101和电容C102构成的稳压电路,其输入端有电容C101与串联电阻R101、R10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向馈电以太网装置,其特征在于直流——直流电压变换单元(7)有主变压器T101的初级绕组经第一、二场效应管Q101、Q102与集成块IC101连接,主变压器T101的次级绕组经滤波电路输出直流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想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理想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103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吊车型旋挖钻机
- 下一篇:机械提升式双循环厌氧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