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末级小齿轮自调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1480.4 | 申请日: | 200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03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贺元成;罗旭东;刘有青;赵虎;郑自求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H55/18 | 分类号: | F16H55/18 |
代理公司: | 内江市三正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荣 |
地址: | 643000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齿轮 自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末级小齿轮自调位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使用球面配合轴承的末级小齿轮自调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回转窖、圆筒混合机等设备的末级传动均为小齿轮带动大齿轮,重载低速为其主要特征,且偏载较严重,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制造误差、安装误差、以及在工作载荷作用下轴心线的挠曲、温度变化等引起的大齿轮位置偏移,从而导致末级齿轮不能正常啮合而发生偏载,齿轮严重磨损,出现卡死,甚至折断等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对小齿轮增设自调位装置,小齿轮可伴随大齿轮的位置变换而变化,以此使末级齿轮副始终保持良好的啮合状态。“工程设计学报”杂志2005年增刊上刊载了一篇题为“DMGH传动系统的特点及探讨”的论文,介绍了一种采用向心关节轴承的小齿轮自调位装置,包括:小齿轮轴、安装在小齿轮轴上的两角接触关节轴承、安装在角接触关节轴承上的小齿轮、鼓形齿轮,其中在小齿轮的内孔中部加工了内齿,其内齿与小齿轮轴上的鼓形齿相啮合,这等同于为齿轮联轴节采用的鼓形齿花键联接,这就允许小齿轮轴上的力矩能够正常的传递给位置可变化的小齿轮,小齿轮通过置于其内侧的两角接触关节轴承被支承在小齿轮轴上,由于角接触关节的球心在小齿轮的对称中心点上,因此小齿轮可绕自身中心点沿球面转动,这样小齿轮就可通过偏转来调整自身位置,而适应于大齿轮位置的变化,这种装置的缺点是其两角接触关节轴承的球心必须重合,为非标准件,制造困难且安装精度要求高,导致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制造和安装、成本较低的末级小齿轮自调位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末级小齿轮自调位装置,包括安装在轴承上的小齿轮轴、通过键安装在小齿轮轴上的鼓形齿轮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小齿轮轴上的向心关节轴承、安装在向心关节轴承上并带有内齿的小齿轮,所述小齿轮的侧面设有环状空腔,内齿设置在环状空腔内,所述鼓形齿轮套带有与环状空腔匹配的偏置环,鼓形齿设置于偏置环上并伸入小齿轮的环状空腔内与内齿啮合;
本实用新型将原有的两角接触关节轴承由一向心关节轴承代替,并在小齿轮的侧面设有环状空腔,内齿设置在环状空腔内,鼓形齿轮套带有与环状空腔匹配的偏置环,鼓形齿设置于偏置环上并伸入小齿轮的环状空腔内与内齿啮合,以此将小齿轮轴上的力矩传递到小齿轮,小齿轮可绕自身中心点沿向心关节轴承的球面转,小齿轮就可通过偏转来调整自身位置,而适应于大齿轮位置的变化,动向心关节轴承为标准件,不存在球心重合的问题,故制造安装容易,成本较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小齿轮的两侧还安装有挡板,所述润滑油路设置在挡板和小齿轮内,润滑油路与角接触关节轴承和内齿之间的间隙相通,在挡板的油口处设有油杯,该结构油路较短,便于加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设有环状空腔的小齿轮的侧面和与其相邻的鼓形齿轮套外圆面设有“L”形的柔性密封圈,可防止灰尘进入环状空腔和润滑油脂的泄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末级小齿轮自调位装置便于制造和安装、成本较低,并能防止灰尘进入环状空腔和润滑油脂的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该末级小齿轮自调位装置,包括安装在两轴承8上的小齿轮轴1、通过平键安装在小齿轮轴1上的鼓形齿轮套3、安装在小齿轮轴1上的向心关节轴承7、安装在向心关节轴承7上并带有内齿5的小齿轮4,小齿轮轴1与万向联轴器9连接,动力从电动机、减速器(图中未示出)经万向联轴器9传递到小齿轮轴1,所述小齿轮4的侧面设有环状空腔,内齿5设置在环状空腔内,所述鼓形齿轮套3带有与环状空腔匹配的偏置环,鼓形齿2设置于偏置环上并伸入小齿轮4的环状空腔内与内齿5啮合,在设有环状空腔的小齿轮4的侧面和与其相邻的鼓形齿轮套3外圆面通过螺钉安装有“L”形的柔性的橡胶密封圈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理工学院,未经四川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14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