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瞌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1625.0 | 申请日: | 200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16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维利 |
主分类号: | G08B21/06 | 分类号: | G08B21/06;G08B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保刚 |
地址: | 610041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瞌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广泛用于汽车驾驶员、工作学习使用防瞌睡装置。
背景技术
长时间工作,特别是驾驶员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身心疲惫,导致打瞌睡,特别是长时间保持基本不变的坐姿,更易产生疲倦打瞌睡,引发车祸。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车辆越来越多,全国每年的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逐年递增,给国家、集体、个人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也给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现有技术中,针对驾驶员设计的防瞌睡装置比较多,如中国专利93237264.3公开了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防瞌睡汽车座椅背垫,它是在专用背垫内设有振动器和马达,马达输出端的驱动轴上设有螺杆,螺杆上设有袋内螺杆的作用块,在驾驶员的头垫下方设有感测器,该感测器直接监视驾驶员的头部与感测器的距离,当驾驶员大瞌睡时,头部偏离感测器的测试范围,电子控制电路将启动马达,驱使螺杆上的作用块上下运动,唤醒驾驶人员。该技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驾驶员防瞌睡问题,但其结构复杂,性能不稳定,制造成本高,根本不能普及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防瞌睡装置,该装置结构新颖、简单,生产成本低,可以普及使用,能有效地解决驾驶员防瞌睡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提供一种防瞌睡装置,它设置在座椅内,包括CPU微处理器、感应器、电源和语音报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延时电路、压力开关和语音提示装置,其中所述压力开关连接CPU微处理器和语音报警器,所述感应器双向连接CPU微处理器,所述延时电路设置在感应器输出连接CPU微处理器的线路上,CPU微处理器连接语音提示装置。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瞌睡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开关设置在座椅坐垫内,所述感应器设置在靠垫头枕上。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瞌睡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喷雾器,所述喷雾器设置在靠垫头枕上,并与感应器以及CPU微处理器连接。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瞌睡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为红外线感应器或者超声波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了压力开关,特别是在汽车座椅中,当驾驶员坐在驾驶位置时,压力开关由于驾驶员体重启动压力开关,该压力开关连接了语音报警器和CPU微处理器等一系列装置,实现了自动控制,节省能源,另外在座椅靠垫上设置有感应器,当驾驶员打瞌睡时头部若偏离或者远离感应器一定距离时,语音报警器会自动报警,唤醒驾驶人员,避免车祸发生,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能够普及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瞌睡装置的逻辑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感应器,2、座椅,3、压力开关,4、喷雾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该防瞌睡装置,它设置在座椅2上,包括CPU微处理器、感应器、电源和语音报警器,还包括有延时电路、压力开关和语音提示装置,压力开关连接CPU微处理器和语音报警器,感应器双向连接CPU微处理器,延时电路设置在感应器输出连接CPU微处理器的线路上,CPU微处理器连接语音提示装置,其中压力开关3设置在座椅2坐垫内,感应器设置在靠垫头枕上,感应器为红外线感应器或者超声波感应器,图中所示外部设备主要为与感应器以及感应器连接的喷雾器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使用者(驾驶人员)坐上座位时,由于体重作用触动了设置在座椅坐垫内的压力开关,该压力开关启动相关的一系列装置(如语音报警器、语音提示装置和CPU微处理器等等),当驾驶人员头部偏离感应器所检测的范围(也可以按照偏离时间来计算,可以设置各种不同的检测模式),感应器通过延时电路把信号传输给CPU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经过处理后向语音提示装置或者语音报警器发射信号,另外也可以通过喷雾器进行喷雾,完成报警提示,避免车祸发生。另外当驾驶员离开座位时,压力开关自动关闭相关装置,节省能源。
本实用新型还可做出各种不同的安装方式,以上通过由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作出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主题的范围仅限于所描述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维利,未经王维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16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