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滑支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2681.6 | 申请日: | 200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44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赖紫辉;薛元;李建国;封志军;陈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立琼;吴彦峰 |
地址: | 61003***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滑支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滑支挡装置,尤其是用于治理滑波的抗滑支挡装置。
背景技术
滑坡是一种严重的自然地质灾害,据不全统计,我国每年由滑坡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亿~30亿元。目前,国内用于滑坡治理的支挡结构主要有抗滑挡墙、抗滑桩和锚索桩等。对于规模较大的滑坡,工程中常采用抗滑桩和锚索桩进行治理。
抗滑桩是目前用于治理推力较大滑坡的主要支挡措施,通过在滑体中设置多排抗滑桩,分级抵抗滑坡推力,以达到治理滑坡的目的,但该措施用于滑坡治理具有受力不明确、投资大等缺陷。
锚索桩也是一种能提供较大抗力的支挡结构,其原理是通过锚索和桩共同作用,联合抵抗滑坡推力。在工程应用中,锚索桩具有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的缺点。而且由于锚索的应力松驰效应,往往使得其长期加固效果难以保证。此外,锚索桩一般不能用于地下水发育以及地下水具有腐蚀性的地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施工简单、质量好、能抵抗较大滑坡推力的抗滑支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实施下述技术方案來实现的:
一种抗滑支挡装置,包括第一抗滑桩,其上部悬臂段嵌固于地表下,其下部锚固段嵌固于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地层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抗滑桩,其上部的悬臂段嵌固于地表下,其下部的锚固段嵌固于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地层内,第二抗滑桩和第一抗滑桩的悬臂段之间设置横梁。
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由于两个抗滑桩的锚固段置于稳定地层,在抗滑桩之间又设置横梁,使第一抗滑桩受到的部分滑坡推力通过横梁传递至第二抗滑桩,第一抗滑桩的变形受到约束,大大改善了第一抗滑桩悬壁段的变形和受力状态,并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性也得以加强。抗滑桩联合受力,稳定性好,能抵抗较大滑坡推力,特别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滑坡治理工程。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受力合理,施工方便,成本低,施工质量易于控制,长期加固效果好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两根抗滑桩,第一抗滑桩上部悬臂段3嵌固于地表1下,其下部锚固段4嵌固于滑动面2以下的稳定地层8内,第二抗滑桩上部的悬臂段6嵌固于地表1下,其下部的锚固段7嵌固于滑动面2以下的稳定地层8内,第二抗滑桩的悬臂段6和第一抗滑桩的悬臂段3之间设置横梁5。
第一抗滑桩和第二抗滑桩为直接承受滑坡推力的结构,横梁为连接第一和第二抗滑桩并将作用于第一抗滑桩上的滑坡推力传至第二抗滑桩的构造物。第一抗滑桩和第二抗滑桩的锚固段置于稳定地层,通过横梁2连接,可使滑坡推力通过第一抗滑桩和第二抗滑桩传递至稳定地层,起到治理滑坡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26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血椅背板的角度调节装置
- 下一篇:新型多功能黑火药造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