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深冲性能冷轧带钢的平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3945.X | 申请日: | 200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58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丁文红;陈海清;陈行忠;贺文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22 | 分类号: | B21B1/22;B21B13/02;B21B13/14;B21B31/32;B21B37/6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胜初 |
地址: | 430080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深 性能 冷轧 带钢 平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轧带钢的平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高深冲性能冷轧带钢(极薄板或极软钢)的平整装置。
技术背景
随着制罐技术的不断发展,制罐业对薄规格冷轧产品的深冲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但高深冲性能产品的总需求量有限,因此,薄规格冷轧产品的平整机一般设计轧制力为1000吨,既平整普通薄规格产品,又平整高深冲性能的薄规格产品。
在平整高深冲性能的冷轧产品(极薄板或极软钢),平整时需要的平整力仅有30-50吨,对于能提供1000吨轧制力的压下缸来说,在仅提供30-50吨轧制力时,轧制力的精度很难控制。因此,在生产高深冲性能平整产品时,产品的机械性能很难控制,成品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品率高的高深冲性能冷轧带钢的平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高深冲性能冷轧带钢的平整装置,它包括上中间辊27、下中间辊28、下支承辊41、下工作辊42、上工作辊43、上支承辊44、机架45、斜楔调整装置46、上支承辊轴承座47、上中间辊轴承座49、上工作辊轴承座50、上工作辊弯辊块51、下工作辊弯辊块52、下工作辊轴承座53、下中间辊轴承座54、下支承辊轴承座56、AGC液压缸57,AGC液压缸57、下支承辊41、下中间辊28、下工作辊42、上工作辊43、上中间辊27、上支承辊44、斜楔调整装置46从下至上依次布置在机架45上,下支承辊41的两端部分别由下支承辊轴承座56与机架45相联,下中间辊28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下中间辊轴承座54,下工作辊42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下工作辊轴承座53,下工作辊轴承座53与下工作辊弯辊块52相联,下工作辊弯辊块52由压上缸与机架45相联,上工作辊43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上工作辊轴承座50,上工作辊轴承座50与上工作辊弯辊块51相联,上工作辊弯辊块51由压下缸与机架45相联,上中间辊27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上中间辊轴承座49,上支承辊44的两端部分别由上支承辊轴承座47与机架45相联;其特征在于:下中间辊轴承座54与下中间辊弯辊块55相联,下中间辊弯辊块55由下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与机架45相联,下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的有杆腔、无杆腔的进出油口分别与液压控制系统相联。
所述的上中间辊轴承座49与上中间辊弯辊块48相联,上中间辊弯辊块48由上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与机架45相联,上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的有杆腔、无杆腔的进出油口分别与液压控制系统相联。
在平整普通冷轧带钢时,利用平整装置(或称平整机)的上工作辊的压下缸(上工作辊产生向下的压力)、下工作辊的压上缸(下工作辊产生向上的压力)进行平整,设备具有足够的轧制力能力进行调控;在平整高深冲性能冷轧产品时,平整装置的上工作辊的压下缸参与轧制,下工作辊的压上缸不参与轧制,切换为由下中间辊的负弯(下中间辊产生向下的压力,下中间辊产生向上的压力为正弯)提供平整力的控制模式,有效提高平整力的控制精度,保证了高深冲性能冷轧产品的机械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下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下中间辊弯辊块55,能使平整装置的下中间辊能产生正负弯,能平整普通冷轧产品和平整高深冲性能的冷轧产品(极薄板或极软钢);在平整高深冲性能冷轧带钢时,平整装置的上工作辊的压下缸参与轧制,下工作辊的压上缸不参与轧制,使平整装置的下中间辊产生负弯,进行高深冲性能产品平整的功能,由于下中间辊的负弯使轧制力较小(在下工作辊的压上缸不参与轧制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平整力的控制精度,保证了高深冲性能冷轧产品的机械性能,成品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平整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的部份结构示意图(上部,液压控制系统分割成四幅图显示);
图2b是本实用新型平整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的部份结构示意图(下左部);
图2c是本实用新型平整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的部份结构示意图(下中部);
图2d是本实用新型平整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的部份结构示意图(下右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39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护肤膜封包袋
- 下一篇:集热蓄能蒸发一体化太阳能热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