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气体钢瓶烘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4879.8 | 申请日: | 200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77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田明勇;杨叶萍;田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430083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气体 钢瓶 烘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钢瓶烘烤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钢瓶烘烤装置是对气瓶进行烘烤处理的一种专用设备。所谓处理就是对气瓶进行一系列的去除杂质气体的过程,以适应充装各种介质气体产品对钢瓶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首先向待处理气瓶中充填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一般用氩气)将气瓶内的原有的杂质气体置换出来,然后采用加温的方式将瓶体的温度提高到一定范围,使气瓶内的液态水汽化成水蒸气,利用真空泵将瓶内的水蒸气连同气体一起抽出来,使瓶内形成真空状态,在真空状态下连续几次向气瓶中充入氩气进行置换直至将气瓶内残留的气体(包括水蒸气)全部清除。然后充入一定压力的氩气对瓶阀进行查漏。最后经露点分析仪逐瓶分析含水量,合格后气瓶即可使用。
现有的气体钢瓶烘烤净化装置为完全封闭立式烘烤箱。整个气瓶包括瓶阀部分被完全密闭在烤箱内,在烤箱的内壁(背面、侧面)安装电加热器,采取电加热的方式将瓶体温度提高到一定范围,使气瓶内的液态水汽化成水蒸汽,再利用真空泵将瓶内的气体抽出,使瓶内形成真空状态。现有烘烤箱为完全密闭式,瓶阀也封闭在烤箱内,加之瓶阀阀芯处长期承受15MPa的高压并频繁经历开启和关闭的过程,所以氟塑料密封圈变形,不能与阀座接触面很好的吻合,最终导致瓶阀关闭不严,出现漏气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完全封闭立式烘烤箱在烘烤加热过程中,易造成钢瓶瓶阀的密封件损坏,进而带来的阀门漏气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卧式气体钢瓶烘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要点在于,将烘烤箱设计成瓶阀外露式,将烘烤装置设计成卧式外露烘烤箱,这样更有利于液态水的蒸发。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它包括具有后门3的箱体1和置于箱体1内的电加热装置2,所述箱体1的前侧壁上开有至少一排通孔11,所述通孔11为内大外小的锥形孔;所述后门3的内壁上与每个通孔11位置的相对应处分别固定有压缩弹簧10。
它的优选改进方案为,所述电加热装置2设置在箱体底部;所述电加热装置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具有排热孔41的钢瓶安装板4,所述钢瓶安装板4上与通孔11的对应处分别固设有钢瓶支架5;所述后门3上与箱体1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密封8。
它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箱体前侧壁上开有上、下两排通孔11,且所述两排通孔11之间左右交错布置;所述箱体1的中部增设有具有排热孔61上层钢瓶安装板6,且所述上层钢瓶安装板6的下方固设有上层电加热装置7。
更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固设有测温棒9。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钢瓶置于箱体内,钢瓶瓶阀伸出通孔11,关上后门3,通过后门3上的压缩弹簧压紧钢瓶保持位置固定。待烘烤气瓶中的液态水一般都是沉积在瓶底,另外气瓶的内壁上也附着了少量液态水,因此瓶底温度达到120℃时瓶阀还未到100℃,但只要瓶底的液态水汽化成水蒸汽,其在向瓶阀的流动过程中就会将内壁上和瓶阀内附着的水珠带出,达到了处理的效果。由于钢瓶瓶阀置于箱体外,在烘烤过程中瓶阀密封不处在高温高压状态,避免了密封圈变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
1、烘烤时间缩短了2小时,节省了电能。
2、瓶阀的最高温度平均降低了65℃,使用寿命提高了5倍以上。
3、钢瓶可在烘烤箱内充装高压,减少了因更换充装地点所造成的气体损失和工人劳动强度。
4、提高气瓶烘烤合格率。
5、提高了气体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3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包括具有后门3的箱体1和置于箱体1内的电加热装置2,所述箱体1的前侧壁上开有至少一排通孔11,所述通孔11为内大外小的锥形孔,用来防止气瓶在箱内轴向方向的移动;所述后门3的内壁上与每个通孔11位置的相对应处分别固定有压缩弹簧10。可以理解地是,所压缩弹簧10的结构可为圆柱弹簧、锥形弹簧等形式;同时,所述压缩弹簧的长度也可根据钢瓶大小进行调整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48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双速多功能电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