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静脉输液穿刺针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4979.0 | 申请日: | 2007-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62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杨艳群;尹凤玲;易宝芳;刘俊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普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潘杰 |
地址: | 430033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静脉 输液 刺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用工具,具体地讲是一种新型静脉输液穿刺针。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和药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也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和连接器,其穿刺针针身长3.6--4.0CM,穿刺针和排气针的针孔直径为1.6MM,而常用的输液瓶(袋)瓶塞的厚度为0.2--0.3CM,针孔离输液瓶(袋)瓶塞的距离有3.0--3.2CM,因此会出现:①输液瓶(袋)内药液不能全部输出,每瓶(袋)内约有4.0--6.0ML药液遗留,使用药剂量不准确,且造成药液浪费。②有时(特别是有些比较贵重的药品)为了节约药液,临床上有些医务工作者为了能让药液彻底流出而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将瓶塞穿刺针的针身拔出瓶塞外,造成输液器污染。③在输液器及连接器穿刺针和排气针进入输液瓶(袋)时容易被瓶(袋)塞的橡胶堵塞针孔,造成输液不畅。④在输液器及连接器穿刺针和排气针进入输液瓶(袋)时同时,还容易将输液瓶(袋)瓶塞的橡胶带入输液瓶(袋)内,产生瓶(袋)内异物,由此引起病人的争议。⑤在搬运病人途中,由于移动的输液瓶(袋)不平衡而使空气进入输液管中,引起工作的忙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避免浪费,杜绝针身外露污染输液器的错误操作方法的新型静脉输液穿刺针,以克服上述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由针尖为锥形尖锐的密封金属穿刺针身、针颈和针柄构成,其中在针尖的侧上处开有针孔(排气孔),穿刺针嵌入针颈中,针颈固定在针柄上,其特点是:在穿刺针身的两侧处自上而下左右错落各开一圆孔,分别为第一液体进入口和第二液体进入口。
上述第一液体进入口和第二液体进入口分别离针颈1.0CM和0.5CM。
上述第一液体进入口和第二液体进入口的圆孔直径均为0.2-0.3CM。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穿刺针的两侧开有圆孔,这样,穿刺针不会在进入输液瓶(袋)时将瓶(袋)塞的橡胶堵塞针孔,保证输液通畅;也不会将输液瓶(袋)瓶塞的橡胶带入输液瓶(袋)内,减少瓶(袋)内异物的产生,同时缩短瓶塞穿刺针孔与输液瓶(袋)内侧瓶塞的距离,让药液全部输出,即使在使用比较贵重的药品时,也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避免浪费,杜绝针身外露污染输液器的错误操作方法;即使有些输液瓶(袋)瓶塞不规则,其厚度大于0.3CM,而堵住第二液体进入孔,也体也能从第一液体进入口进入输液管。本实用新型还可避免在搬运病人途中,由于输液瓶的不平衡而使空气进入输液管中的危险,只要输液瓶(袋)内有液体,根据液体静压的原理,液体将从穿刺孔中流入输液管内,从而保证病人的安全,从而减少护理工作的忙乱。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所有能够进行静脉输液的医院、诊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尖、2-针身、3-第一液体进入孔、4-第二液体进入孔、5-针颈、6-针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由针尖1为锥形尖锐的密封金属穿刺针、针颈5和针柄6构成,其中在针尖1的侧上处开有针孔(排气孔),在针身2的两侧离针颈0.5CM和1.0CM处自上而下左右错落各开一直径为0.2--0.3CM的圆孔,分别为第一液体进入口3和第二液体进入口4。
本实用新型既能作为一次性静脉输液穿刺用,又能作为一次性静脉输液连接器使用。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普爱医院,未经武汉市普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49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