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处理鱼鳞、内脏、黑膜的鱼加工机械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5087.2 | 申请日: | 200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93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刘良忠;彭三河;刘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A22C25/00 | 分类号: | A22C25/00;A22C25/02;A22C25/14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石坚 |
地址: | 430023湖北省武汉市汉口***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鱼鳞 内脏 加工 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类加工机械,具体来说是一种去除鱼鳞、鱼内脏及鱼体内黑膜与残余物的处理机。
背景技术
授权公告号为CN 2518332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鱼鳞、内脏处理机,包括输送装置、高压喷水组、鱼刀及撑展座,其中,输送装置是以输送带组绕于滚柱间而成,并于输送装置的移动路径上设二侧楼空的通道、鱼刀及撑展座,通道二侧设高压喷水组。实施时,输送装置带动鱼体在通道上行进,并以高压喷水组喷水去鱼鳞,再以鱼刀切开鱼体及受撑展座撑张,而以高压喷水管喷水去内脏。此机械中的鱼输送装置结构复杂,以高压喷水组喷水去鱼鳞和去内脏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且耗水量大。此外,还有其他用于手工去鳞、去内脏的专利,其结构过于简单,作用单一,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处理鱼鳞、内脏、黑膜的鱼加工机械,它可快速去除鱼鳞、内脏及黑膜,操作简单,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处理鱼鳞、内脏、黑膜的鱼加工机械,含有输送装置、加工装置、冲洗装置,加工装置和冲洗装置设置在输送装置之上,与输送装置之外的固定支撑结构相连接,且与输送装置相平行。所述的输送装置是装有固鱼齿的输送带;所述的加工装置依输送带的行进方向设置,依次是去鳞装置、剖切装置、撑开装置、去内脏装置、擦黑膜装置;去鳞装置中有成对设置的可旋转的去鳞刷;剖切装置中设置有凸轮仿形剖切机构;撑开装置中设置有鱼腹撑开板;去内脏装置中设置有内脏剔除用铲或爪;擦黑膜装置中设置有擦黑膜刷。
所述的去鳞刷为1~3对,每对去鳞刷对称地设置在输送带中心的鱼体两侧,每对去鳞刷之间的距离可调,去鳞刷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输送带上表面之间呈0~180度的夹角。
所述的凸轮仿形剖切机构由凸轮通过连接杆、复位弹簧、微型电机和圆盘切刀连接为一体,凸轮还与传动轮相连接。
所述的鱼腹撑开板是对称设置于输送带中心线两侧的一对薄板,其后端尖锐部分相互邻接,其前端分开,形成“V”形。
所述的铲或爪的连接杆上带有缓冲弹簧,铲呈“L”形,其底部呈弧形,前端略上翘并带有齿状结构;爪呈直叉匙形。
所述的擦黑膜刷的外形为倒锥形、球形、或椭圆球形,其上端中央设置有可调螺杆轴。
所述的固鱼齿成对设置,其相互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其与鱼体接触的面上设置有齿状结构。
所述的凸轮仿形剖切机构双侧设置有一对鱼身定位板,圆盘切刀的中心线投影与上述鱼身定位板的对称中心线重合。
所述的铲设置有内脏剔除铲的清理装置;清理装置由凸轮上的突起施力棒通过连接钢丝与清理匙相连接,连接钢丝还与复位弹簧相连接。
所述的擦黑膜刷两侧设置有角度可调节的鱼片支承板。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采用流水作业,操作方便、快捷,效率高,每分钟可处理鱼20~60条。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铲一实施例结构部分侧视剖视示意图;
附图4是爪的一实施例结构部分侧视剖视示意图;
附图5是附图3的铲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附图4的爪部分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可调鱼身定位板及固鱼齿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凸轮仿形剖切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附图8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0是擦黑膜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11是去内脏及传动结构示意图;
附图12是内脏剔除铲或爪的清理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固鱼齿;2—输送带轮;3—输送带;4—电机;5—带轮;6—传动齿轮;7—去鳞刷;8—鱼身定位板;9—鱼体;10—圆盘刀片;11—凸轮;12—复位弹簧;13—鱼腹撑开板;14—鱼片支承板固定杆;15—铲或爪;16—清理匙;17—鱼片支承板;18—电机;19—擦黑膜刷;20—高压冲水龙头;21—支撑弹簧;22—电机;23—微型电机;24—突起施力棒;25—减速器;26—定位板调节器;27—缓冲弹簧;28—连接杆;29—底部开口;30—齿状结构;31—导轨支撑杆;32—内调节板;33—外调节板;34—螺栓;35—连接杆;36—连接架;37—传动轮;38—传动轮;39—可调螺杆轴;40—凸轮轴;41—连接钢丝;42—复位弹簧;43—光电感应器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业学院,未经武汉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50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