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推进电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5780.X | 申请日: | 200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34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谌瑾;吴永铨;文立辉;祝后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K3/28 | 分类号: | H02K3/28;H02K3/12;H02K5/24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宋国荣;冯卫平 |
地址: | 43006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进 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推进电动机,是一种直流推进电动机,属于电动机技术领域,特别适于用作中、大型船用推进电动机。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为解决中、大型推进电动机对工况和环境及调速范围的特定要求,有一种技术措施是将推进电动机做成双电枢双换向器形式。为减小电磁振动和噪声,电枢铁芯采用单向斜槽形,减小齿谐波,电枢铁芯的斜槽方向相反(如图2所示),电枢绕组相对应地采取单向倾斜。但与此同时,由于每个电枢对应定子主磁极两端的齿位置不同,其径向电磁力方向有相位差,引起对应部分机座壳体同时受到扭转和弯曲现象,机座整体的振动会加大,而且当机座的弯挠振动固有频率与转子齿频率一致或接近时,会引起较大的电磁振动和噪声,因而,这种双电枢转子形式不能很好满足安静型推进电动机对振动噪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影响推进电动机其他技术指标的实现和运行功能的正常发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推进电动机,该电动机其转子的电枢铁芯采用“人”字形绕组方式,从而减小径向电磁力,减小振幅,减小振动噪声,改善工作环境,使机座整体的电磁振动得到降低,保证推进电动机在整个调速范围内的电磁振动得到最大程度的抑制,运行效果更好,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推进电动机,它包括转子,定子;所述的转子包括电枢铁芯、电枢绕组、径向通风沟、换向器、转轴;电枢铁芯的外圆周面上分布的电枢绕组为“人”字形的绕组;所述的“人”字形的电枢绕组由卷包绝缘的“人”字形上层线圈和卷包绝缘的“人”字形下层线圈组成,为分半式结构,嵌入电枢铁芯的“人”字形斜槽中;所述的转子有两个电枢铁芯、两个换向器和两套电枢绕组,构成双电枢转子,两个电枢铁芯上 “人”字形的电枢绕组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具有附加技术特征的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推进电动机,其电枢绕组的“人”字形“/”与“/”在电枢铁芯(1.1)轴向上的投影长度为电枢铁芯(1.1)的一半长度。
所述的推进电动机,其电枢铁芯上“人”字形的电枢绕组其“/”与“/”在电枢铁芯轴向上倾斜,其倾斜方向相反,倾斜度数相同,倾斜度小于或等于一个齿距,电枢绕组在电枢铁芯的外圆周面上的分布为等分均匀分布。
所述的推进电动机,其电枢绕组的“人”字形上层线圈和“人”字形下层线圈的绝缘层包括有:卷包绝缘层及“人”字形弯折后在弯折处再加包的绝缘层。
所述的推进电动机,其电枢铁芯由硅钢片叠压组成“人”字形斜槽,“人”字形上层线圈和“人”字形下层线圈分别嵌在电枢铁芯“人”字形斜槽中,线圈端部接头相连接。
所述的推进电动机,其径向通风沟的数目为奇数,电枢铁芯的“人”字形的斜槽和“人”字形的电枢绕组的两个不同方向倾斜的转折段,即“人”字顶端在正中间的径向通风沟处。
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1、由于电动机其转子的电枢铁芯采用“人”字形绕组方式,电枢所对应的定子磁极两端对称位置的径向力和相位均相同,整个极下取平均值后减小径向力,减小振幅,从而减小噪声,改善工作环境,同时,使电动机运行功能得到正常发挥。
2、机座在“人”字形的弯折处增加了一个节点,使机座沿轴向扭转振动的振形阶次提高,使机座整体的电磁振动得到降低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推进电动机在需要节能运行时,双电枢即以单电枢运行,处于经济运行状态,仍具有减振、减噪声、保证运行性能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由于是双电枢,并且两电枢均采用“人”字形绕组方式,其效果显著,因为双电枢在未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时,振动更大,按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制造的电动机,振动及噪音小、运行效果好,保证推进电动机在整个调速范围内的电磁振动得到最大程度的抑制。
总之,与现有单枢及双电枢的单向斜槽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是双电枢的“人”字形绕组技术,使推进电动机机脚振动明显减小,振幅降低,可用于安静型推进电动机产品和类似用途的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推进电动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单向斜槽的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电枢铁芯、“人”字形绕组的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人”字形的电枢绕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枢绕组与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枢绕组的“人”字形上层线圈和“人”字形下层线圈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57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效果远程拨测系统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驱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