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瘫痪病人家庭护理床垫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5866.2 | 申请日: | 200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33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键;张才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7/057 | 分类号: | A61G7/057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志菊 |
地址: | 43008***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瘫痪 病人 家庭 护理 床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瘫痪病人家庭护理床垫,属于床类。
背景技术
世界上有数以万计的瘫痪病人要忍受病痛的折磨。他们常年卧床。由于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经常性的翻身,长期微血管压迫,使得皮肤等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而坏死,这就使他们的背部和臀部极易发生病变,患上皮肤病甚至溃烂。这给病人极其家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但一些护理床床身较大,价格昂贵只适合于医院,家庭中至今没有合适的替代品。
目前瘫痪病人多功能护理床(俗称多功能护理床),在国内已有41项专利(含港澳台)。设计者包括大学,医院,康复研究所及个人。这些设计的共同特点是:1.能完成侧身与起坐但都没有背部按摩机构。2.都是适合与医疗机构使用,有高大床身,便于机构布置,不适合于家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情况,设计一种适合家庭使用的多功能家用瘫痪病人家庭护理床垫。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瘫痪病人家庭护理床垫包括床垫、起坐升降机构,其床垫包括框架1和置于框架内的垫体,垫体包括上部的左侧垫体2、右侧垫体3,下部的大腿托板4和小腿托板5;左侧垫体2与右侧垫体3之间铰接;下部的大腿托板4与小腿托板5之间铰接;框架底端小腿托板下部有滑道6,小腿托板下部在滑道6上移动;左侧垫体2和右侧垫体3下端有叉钩2.1、3.1与框架中间的横杆1.1钩连,下部的大腿托板4与横杆1.1;在框架上端与床垫之间装有起坐升降机构A,在框架1两侧与左侧垫体及右侧垫体之间装有翻身升降机构B。
所述的瘫痪病人家庭护理床,其升降机构A和B包括安装在框架上的丝杆10,丝杆与驱动机构连接;丝杆从中间向两端分别是左右螺旋,丝杆上有左旋活动螺母11和右旋活动螺母12,升降杆系9的两个下端分别与左旋活动螺母11和右旋活动螺母12铰接;升降杆系9的两个上端都与连接块8铰接,支撑杆13中间与连接块8连接,在左侧垫体2和右侧垫体3背面的对应位置有支撑杆13的托叉7。
所述的瘫痪病人家庭护理床,升降机构A和B的杆系9包括X形铰接的交叉杆9.1、9.2,交叉杆9.1、9.2的上端分别与连杆9.3、9.4的下端铰接;交叉杆9.1、9.2的下端分别与左旋活动螺母11和右旋活动螺母12铰接;连杆9.3、9.4的上端都与连接块8铰接。
所述的瘫痪病人家庭护理床,在大腿托板4与小腿托板5之间铰接处装有弯腿升降机构,弯腿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在框架1上的丝杆10.1;丝杆从中间向两端分别是左右螺旋,丝杆上有左旋活动螺母11.1和右旋活动螺母12.1,升降杆系包括连杆9.5、9.6的上端都与连接块8.1铰接,连接块8.1固定在大腿托板4或小腿托板5上;连杆9.5、9.6的下端分别与左旋活动螺母11.1和右旋活动螺母12.1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作成床垫的形式,厚度仅有110mm,安装在家庭单人床,安装简单,适合家庭使用。
2)方便利用单片机电路实现夜间程控定时侧身,满足瘫痪病人的医护要求。
3)可采用电动方式,可由病人自主控制,也可程序自动控制。
4)本床为病人提供多种姿势:如半卧,平躺,坐姿等。
总之,瘫痪病人多功能家用护理床功能多,重量轻,使用方便,人性化程度高,极大地减轻了病人的家庭成员的护理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左侧垫体2和右侧垫体3下端与大腿托板4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起坐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翻身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弯腿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瘫痪病人家庭护理床垫包括床垫、起坐升降机构,床垫包括框架1,框架1内侧下部周围有放置垫体的内台,垫体置于框架内,垫体包括上部的左侧垫体2、右侧垫体3,下部的大腿托板4和小腿托板5;左侧垫体2与右侧垫体3之间铰接;下部的大腿托板4与小腿托板5之间铰接;框架底端小腿托板下部有滑道6,小腿托板下部滚轮在滑道6上移动;左侧垫体2和右侧垫体3下端内侧有叉钩2.1、3.1与框架中间的横杆1.1钩连;在框架上端与床垫之间装有起坐升降机构A;在框架两侧与左侧翻身板及右侧翻身板之间装有翻身升降机构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58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型耕耘机离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三基色发光二极管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