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埋地式处理生活污水和发生沼气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86758.7 | 申请日: | 200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25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孙传松;孙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传松;孙大鹏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1/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英君 |
地址: | 430042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生活 污水 发生 沼气 一体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埋地式处理生活污水和发生沼气一体化装置,属环保净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沼气发生和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广大农村和小城镇广泛采用的沼气池类沼气发生装置,是利用固态或液态污物,在沼气池内经过厌氧发酵处理产生沼气的一种单一功能的沼气发生装置,而当前广泛采用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无论采用何种处理方法,也只是单一功能的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直至目前,在粪便和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行业领域,未见有兼具产生沼气和处理污水两重功能的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埋地式处理生活污水和发生沼气一体化装置,在城市污水管网之外,采用本装置对设定范围内分散的住宅生活污水和公厕粪便污水进行集中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以改善污水排放的不良状况,使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从而有利环境,有利大众健康,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埋地式处理生活污水和发生沼气一体化装置,包括厌氧发酵池和过滤池,其特征在于厌氧发酵池1有污水入口1-1和沼气出口1-2,过滤池由厌氧生物过滤池2和/或好氧生物过滤池3、好氧生物折流过滤沟4组成,厌氧生物过滤池2内设置有含活性菌泥的填料5,好氧生物过滤池3内设置有好氧石过滤层6,好氧生物折流过滤沟4内有好氧石过滤层7和折流墙8,在好氧生物折流过滤沟4末端有净化水出口9和残余沼气出口10,在发酵池、过滤池的相邻两池之间下部有液体连通管11,在相邻两过滤池之间上部有气体连通管12。
本实用新型处理生活污水和发生沼气的一体化装置是埋地式设计,采用钢筋水泥结构,投资少,不占地面和地表空间,操作简单,简便易行,节能,高效,能将污水管网之外,分散无序排放的粪便污水和生活污水集中起来,通过本一体化处理装置处理后,将产生的沼气通过管道在一定范围内提供能源,将净化处理后的水回收利用或按要求排放,是一种将污水无害化并资源化的环保净化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施的:
本实用新型埋地式处理生活污水并发生沼气的一体化装置的设置,主要应用于未修建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地区的污水处理。根据需要,在该地区污水管网之外,对居民住宅区、办公楼、公共场所等的粪便污水和其它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以改善污水排放的不良状况,使之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不仅有利环境,有利民众健康,而且有利于资源回收。本实用新型装置采用埋地式钢筋混泥土结构,本装置结构满足要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5-8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4的要求。
本装置建成实施使用时,将粪便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管与厌氧发酵池入口1-1密封连接,污水在发酵池1内发酵,发酵后发生的沼气从沼气出口1-2输出,通过连接管路供用户使用,发酵池1内经过发酵的污水通过液体连通管11流入厌氧生物过滤池2,厌氧生物过滤池2内设置有市场上销售的的生物滤料5,即聚丙烯填料加活性菌泥,通过厌氧生物过滤池2内生物滤料活性菌的作用,污水中主要有机污物即被厌氧活性菌破坏并去除,经此池过滤的水进入好氧生物过滤池3,通过该池内好氧石过滤层6,由好氧微生物进一步破坏并去除水中其余有机物,使水澄清,为了在有限长度的过滤池内提高过滤效率,经好氧生物过滤池3过滤的水经连通管11进入好氧生物折流过滤沟4,好氧生物折流过滤沟4内不仅设有好氧石过滤层7,还有折流墙8,折流墙8的存在,有效增加了被过滤的水液在一定长度的过滤沟通道内停留过滤的时间,提高了过滤效率,至此,经上述处理过的水已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即可从出水口10排出,予以适当利用,或者进入城市水处理网管,极少量残余沼气从出气口9排放。
在待处理的污水浓度相对较低的地方,可省略厌氧生物过滤池2,在发酵池1内经过发酵的污水可直接通过液体连通管11进入好氧生物过滤池3、继而进入好氧生物折流过滤沟4,进行如上所述的处理,并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本装置容积规格以及并排采用的发酵池、厌氧生物过滤池及好氧生物过滤池数量,应以所设置区域平均每天产生的污水量、污物浓度为依据,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进行设计和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传松;孙大鹏,未经孙传松;孙大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67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