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近视防驼背的磁性提示矫姿带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7429.4 | 申请日: | 200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22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树银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A61F5/37;A61N2/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1900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近视 驼背 磁性 提示 矫姿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矫姿带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具有提示功能的矫姿带。
背景技术
由于不良的坐姿和行姿习惯,长时间后会容易引发驼背和近视,特别对于正处于发育生长期的青少年来说更为重要,目前,市场上也相应出现了各种不同结构的矫姿带,其大多是通过在背部设置牵引带来达到防驼和防近视的目的,使用起来较麻烦,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诸多弊端,如为了一个矫姿带能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将牵引带上设置松紧调节扣该松紧调节扣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在使用时,在松紧调节扣与人体接触的部位会感到不适,特别在夏天使用时,这种不适的感觉很明显;又如为了提高矫姿效果,将牵引带设置呈硬性的没有弹性,特别是刚开始使用时十分不舒服,使人难以长期使用下去;再如目前的大多矫姿带都只注重牵引,而忽视了提示功能,若使用者在使用时姿势不够端正时,自已也无法自行纠正姿势,既使长期使用下去,其使用效果也不会很好;同样目前的矫姿带其腰带有的完全采用软质材料制成,使用时,没有对腰部加以支撑护理,有的完全采用如皮革等硬质材料制成,使用起来十分不舒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提示功能的防近视防驼背的磁性提示矫姿带。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防近视防驼背的磁性提示矫姿带,其主要包括有背带、腰带以及连接背带和腰带的连接带,所述背带的上部设置有弹性肩带,背带的中部外侧设置有震动提示器,该震动提示器与微动开关电连接。
所述微动开关是由两导电金属触点和导电金属球构成,导电金属球滚动放置在空腔内,所述空腔的下底面与水平面呈10-25度角,两电导金属触点的间距小于导电金属球的直径。
所述腰带上位于腰后部设置有纵向的支撑条。
所述腰带上的各支撑条之间设置有磁石。
所述腰带的端部设置有磁石,使其在使用时正好位于肚脐处。
背带的中部与腰带的左右两侧部分别设有强性拉力带。
所述两弹性拉力带呈“八”字形。
所述两弹性拉力带呈“×”字形。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与目前市场上的矫姿带相比,其结构简单,以前的硬性连接带和拉力带改成弹性的,省去了松紧调节扣,不仅方便使用,节约了制造成本,而且还可提高其使用寿命,安装了震动提示器后,只要使有者的背部弯曲到一定的程度,微动开关就会动作,从而带动震动提示器工作,提示使用者的姿势不够规范应及时纠正,以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在腰带的后部设置支撑条和磁石,一方面支撑条可以起到对腰部的有力支撑,保护并防治腰椎变形功能,另一方面磁石还具有对腰椎部进行活血通络、消炎镇通、促进腰椎部位的血液循环,调整机体生物磁平衡,有促于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的保健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和图2所示,防近视防驼背的磁性提示矫姿带,其主要包括有背带1、腰带2以及连接背带1和腰带2的连接带3,为了简化结构,提高使用的舒适性,该连接带3为弹性连接带,所述背带1的上部设置有弹性肩带4,背带1的中部外侧设置有震动提示器5,该震动提示器5与微动开关电连接,所述微动开关是由两导电金属触点601、602和导电金属球603构成,导电金属球603滚动放置在空腔604内,所述空腔的下底面与水平面呈10-25度角,两电导金属触点601、602的间距小于导电金属球603的直径,当人的坐姿端正时,导电金属球603在重力的作用下远离两导电金属触点601、602,当人的背部向前倾时,导电金属球603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滚动到两导电金属触点601、602之间,从而接通电源使震动提示器5开始工作,所述腰带2上位于腰后部设置有纵向的支撑条7,可以起到对腰部的有力支撑,在该纵向的各支撑条7之间设置有磁石8,可以对腰部起到一定的理疗作用,所述腰带2的端部设置有磁石9,使其在使用时正好位于肚脐处,在背带1的中部与腰带2的左右两侧部分别还设有强性拉力带10,以加强拉力效果,该两弹性拉力带10可以呈“八”字形,也可以呈呈“×”字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树银,未经刘树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74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变截面蜗轮增压器
- 下一篇:用于涡轮增压器燃气排气壳上的出水盖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