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油门控制气缸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7575.7 | 申请日: | 200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03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徐代友;谭学位;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11/08 | 分类号: | F02D11/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4321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油门 控制 气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发动机油门控制气缸。
背景技术
车辆发动机需要一个油门控制装置,以便根据发动机负载及转速需求变化来改变内燃机的供油量或进气量,使发动机输出功率符合工况需要。车辆发动机内置的油门执行器一般是一个带有复位弹簧的扭杆,通过外置油门控制装置拉动扭杆来控制发动机的供油量或进气量。传统的油门控制装置俗称拉线式控制,该机构是通过一根连接油门控制踏板和发动机油门执行器的钢丝绳及相应机构来实现控制的。这种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是很难应用于结构复杂或多驾驶室控制的工程车辆系统,且控制精确度差。而较为先进的电子油门控制装置,通常包括油门踏板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油门执行控制器等,这种控制装置控制较为精确,但结构较为复杂,制作和安装成本较高,难以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精确灵敏、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且可靠性高的车辆发动机油门控制气缸。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有缸体,缸体内腔安设有活塞8,活塞一端安设活塞杆4,其不同之处在于在缸体的两端分设有进气口13和排气口14,进气口和排气口分别与缸体的压力腔和无压(常压)腔相连通,且在气缸的无压腔中安设有回位弹簧10。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缸体由缸筒6和安设于缸筒两端的前盖3与后盖12组成;活塞杆4经前盖通孔伸出缸体。
按上述方案,在缸体的前盖上开设有进气口13,进气口与缸体前部的压力腔相导通,压力腔为有杆腔;在缸体的后盖12开设有排气口14,排气口与缸体后部的无压腔相导通,无压腔为无杆腔;所述的回位弹簧10安设在缸体的无杆腔中;所述的排气口14配置有消音器。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活塞外周安设有U型密封圈7和耐磨环9与缸体内壁相配置。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活塞杆前端连接油门执行拉杆,气缸的进气口通过调压阀与压力气源相连,当气体由进气口进入有杆腔并形成一定压力时,活塞在压力的作用下压缩回位弹簧向后移动,通过活塞杆带动油门执行拉杆来实现对油门的开启,同时通过调节进气压力控制活塞与回位弹簧的位移量来控制油门的大小;当需要关闭油门时,使进气口减压,压力腔对活塞的压力小于回位弹簧的作用力,则活塞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前移回位,活塞杆向前伸出,使油门执行拉杆回位实现油门的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气缸结构来控制发动机油门,不仅结构简单,控制使用灵便,而且操作灵敏,控制精度较高;2、制作成本低,安装方便,连接环节少,工作可靠性高;3、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车辆机构复杂、发动机与驾驶室相距较远或需要在多个驾驶室对发动机油门进行控制的情况。气缸可直接安装在发动机上,其间通过管路与驾驶室内的踏板式气动调压阀连接,管路传递基本不受结构和距离的影响,调压阀输出变化的气压以控制气缸带动油门操纵扭杆实现较精确的、快反应的油门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正剖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回位弹簧的结构及参数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有缸体,所述的缸体由缸筒6和安设于缸筒前后两端的前盖3与后盖12组成,前盖和后盖通过螺纹与缸筒相连,并通过密封圈5、11密封;在缸体内腔安设有活塞8,活塞外周安设有U型密封圈7和耐磨环9与缸体内壁相配置;活塞前端安设活塞杆4,活塞杆经前盖通孔伸出缸体,前盖通孔中安设有摩擦环1和U型密封圈2,与活塞杆相配置,活塞杆4端部加工有螺纹,用于连接油门执行拉杆;在缸体的前盖侧向开设有进气口13,进气口与缸体前部的压力腔相导通,压力腔为有杆腔;缸体的后盖侧向开设有排气口14,排气口配置有消音器,排气口与缸体后部的无压腔相导通,无压腔为无杆腔;气缸的无压腔中安设有回位弹簧10,回位弹簧为螺旋压簧,弹力与压缩量成线性关系,回位弹簧直径D通常为11~15mm,钢丝直径d通常为1.6~2.4mm,轴向自由长度B为60~80mm,回位弹簧的前端与活塞后端的凸台相配接,后端安设于后盖开设的弹簧座孔中,回位弹簧的弹力P0、P1、P2分别对应于弹簧压缩量0N、140N、280N。
本实施例中缸筒6与活塞8之间,前盖3与活塞杆4之间均采用了弹性较好的U型密封圈,这种密封圈并不利用密封圈的压缩量来实现密封,而是利用气体的压力作用在U型密封圈上使密封圈紧贴缸筒或活塞杆侧壁,达到密封的目的。因此,通过这种密封圈连接的滑动副之间摩擦力小,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相差不大,由此使活塞在变化的气压作用下动作灵敏、连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75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镗床专用锥柄铣刀夹具装置
- 下一篇:汽车前排座椅上的靠背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