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灶用引射型鼓风式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88825.9 | 申请日: | 200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63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创尔特热能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26 | 分类号: | F23D14/26;F23D14/58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尹文涛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灶 用引射型 鼓风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燃烧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灶用引射型鼓风式燃烧器。
背景技术
家用燃气灶具一直以来都是使用低压引射式大气式燃烧器,这种燃烧器的热强度较低(火力比较分散),对于习惯于煎、烤食品的西方人是比较适合的,但对习惯于对菜肴进行爆炒的东方人来说,使用这种燃烧器的家用灶具往往不能满足烹饪的需要,近年来很多生产厂家不断推出大功率的燃气灶,试图来满足这种需求,但一方面国家标准不允许加热功率过大,另一方面过大的热负荷导致加热效率显著下降,同时大量的高温烟气排放到室内导致操作环境恶化,甚至于燎伤操作者的手。
因此,提高燃烧器的热强度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途径。由于低压引射式燃烧器的热强度受制于燃气压力,而燃气压力又是由城市燃气管网提供的无法提高,因此采用鼓风式燃烧器是最佳选择,但完全鼓风式燃烧需要较大的风机,能耗大、噪音大,且燃烧工况难以控制,这些技术路线都不是最佳选择。
另外,强化燃烧往往带来不完全燃烧导致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超标的问题,如何解决将是强化燃烧所面临的技术难题。
总之,一种采用强化燃烧技术,能满足东方人烹饪习惯,同时又能高效率、低污染的燃气灶具是现今燃具行业所追求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燃气灶用引射型鼓风式燃烧器,该燃烧器燃烧热强度高,能有效改善中餐灶的烹饪效果,同时获得一个高于现有各类家用燃气灶的热效率,并且可以有效控制燃烧工况,燃烧充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灶用引射型鼓风式燃烧器,包括引射器、燃气接管和燃气喷嘴,其特征在于:该燃烧器还包括燃烧室、稳焰火孔组件、空气室和轴流风扇;燃烧室底部边缘设有一圈二次空气口,稳焰火孔组件均匀分布在燃烧室底部,焰火孔组件的底部与引射器的头部连通,引射器的尾部通过空气室与轴流风扇相连,燃气喷嘴与燃气接管相连,并固定在空气室的中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稳焰火孔组件包括火孔主体,在火孔主体上开有作为气流通道的中心钻孔,在中心钻孔的上部设有十字形槽口,形成主火孔;主火孔的十字形槽口端部设有与十字形主火孔连通的辅助稳焰火孔;辅助稳焰火孔气流通道的截面积大于主火孔气流通道的截面积,每个辅助火孔外侧上方设有一向外倾斜的扰流片。
本实用新型燃气灶用引射型鼓风式燃烧器,可以提供家用燃气灶的热强度,使火力更集中,火焰外溢减少,有效地改善烹饪效果和操作环境,同时由于烟气温度提高和流速增大,能有效地提高灶具热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在燃烧器上设置燃烧室,控制其二次空气的补给量。总之,本实用新型既解决了燃烧不完全的问题,又能有效控制总的过剩空气量,同时具有燃烧完全、稳定、热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燃气灶用引射型鼓风式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稳焰火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主视图,(B)为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利用鼓风强化燃烧的同时,还发明了十字槽主火孔带稳焰辅助火孔的稳焰火孔形式,该火孔可以有效稳定火焰,并有利于二次空气的补充。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燃气灶用引射型鼓风式燃烧器包括燃烧室1、稳焰火孔组件3、引射器4、燃气接管5、空气室6、燃气喷嘴7和轴流风扇8。
燃烧室底部设有一圈二次空气口2。
稳焰火孔组件3分布在燃烧室1底部,稳焰火孔组件3的底部与引射器4头部连通,引射器的尾部(一次空气口)通过空气室6与轴流风扇8相连,燃气喷嘴7与燃气接管5相连固定在空气室6中央。
如图2所示,每个稳焰火孔组件3均由火孔主体9和扰流片13构成,火孔主体中心钻孔11作为气流通道,在其上部为一个十字形槽口,形成主火孔10,主火孔10的十字形槽口的槽宽在0.7~1.2mm效果更佳。在主火孔的十字槽端部有一辅助稳焰火孔12与十字形主火孔连通;辅助稳焰火孔12气流通道截面积大于主火孔10截面积,每个辅助火孔外侧上方设有一向外倾斜的扰流片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创尔特热能科技(中山)有限公司,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创尔特热能科技(中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88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