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凉爽帽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8836.7 | 申请日: | 2007-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34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玉清 |
主分类号: | A42B1/24 | 分类号: | A42B1/24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0074湖北省武汉市洪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凉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帽子,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太阳能凉爽帽。
背景技术
现在的太阳帽,基本上只是用来遮挡太阳,而在长时间的太阳照晒下,人们会感到很热,有时还需要用扇子来帮助散热。中国专利公告号:CN2865352Y,公告日:2007年2月7日,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凉爽太阳帽”,介绍了在太阳帽的帽缘上安装有一个或几个小型电风扇和小型电机,小型电机与小型电风扇连接的技术方案。由于设置了小型风扇,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打开电风扇吹风,既遮挡了太阳又能散热,戴着比较舒适。但是该技术方案需要外接电源如电池进行供电,由于电池容量有限,而风扇的用电量较大,导致风扇工作时间较短。电池需要经常更换或充电,使用成本比较高,在露天或野外作业的场合使用和携带更不方便,而且电池的大量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环保。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方案电池容量小,供电时间短,使用成本高,不适于露天或野外作业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太阳能凉爽帽。它供电时间长,使用成本低,节能环保,特别适于露天或野外作业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太阳能凉爽帽,在帽体上设置有电风扇,所述帽体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的下方固定有电风扇和结构架,太阳能电池板上有导线经开关与电风扇连接,结构架的下部连接有帽箍。
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凉爽帽,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上有导线经充电电路、充电电池及开关与电风扇并联连接。
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凉爽帽,所述的结构架采用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所述的帽箍采用皮革或软质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帽顶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板,除了能遮荫之外,还能合理利用太阳能源,向帽顶内的电风扇提供电力。电风扇从帽顶向下方的人体提供徐徐凉风,使人倍感舒爽;特别适于在室外长时间使用,而不用担心电池没电的问题;使用方便,成本低,无需经常更换电池,减少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属于节能环保产品;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都比较低,极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电风扇1、太阳能电池板2、结构架3、充电电池4、帽箍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一种太阳能凉爽帽,在帽体上设置有电风扇1,所述帽体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2,太阳能电池板2的下方固定有电风扇1和结构架3,太阳能电池板2上有导线经开关与电风扇1连接,结构架3的下部连接有帽箍5。电风扇1可选择功率在5-10W之间的小型电风扇。扇叶用软塑料制成,出风柔和,避免伤人。所述的结构架3采用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如利用镀锌铁丝焊接而成圆形支架结构,一端支撑太阳能电池板2,并在其中心部位固定有电风扇1,另一端上连接帽箍5。帽箍5的上部可以制成开孔式的透气结构,以便于电风扇1的风穿过帽箍5吹向人体头部以下的部位。所述的帽箍5采用皮革或软质塑料制成,如采用塑料泡末材料加工而成,避免头部与结构架摩擦产生不舒服感觉。并且可以根据头的大小按不同直径加工,如分为1、2、3、4号,或者设置可调节大小的活扣来供使用者选择。
为了使电风扇1在室内或阴天仍可工作,可以在太阳能电池板2和电风扇1之间并联有充电电池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2上有导线经充电电路、充电电池4及开关与电风扇1并联连接,以提高本实用新型使用上的灵活性。太阳能电池板2应选择重量较轻的材料制成,在晴天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2接受太阳能发电,带动电风扇工作,并可通过充电电路对充电电池4进行充电。在阴天可以利用充电电池4中储存的电能带动电风扇工作。充电电池4容量的选用应保证能供电风扇1工作3-8小时。充电电池4较轻时,可以固定在帽箍5上;充电电池4较重时,可以挂在使用者的腰间。本实用新型在室内或室外均可向使用者提供徐徐凉风,使人倍感舒爽;而且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成本都比较低,极易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玉清,未经王玉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88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