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池养螺旋藻二氧化碳气体循环释放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0835.6 | 申请日: | 200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28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梁建国;梁宏;门春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建国 |
主分类号: | C12M1/04 | 分类号: | C12M1/04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晓萍 |
地址: | 474780河南省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藻 二氧化碳 气体 循环 释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藻类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螺旋藻养殖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循环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螺旋藻含有多种有益人体生长和健康的水生菌藻,其食用及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因而,近几年来螺旋藻的人工养殖业迅猛发展。在公知的养殖技术中,多采用池养的方法进行工业化生产,其具体方法是:选择比较适宜的地方,砌筑多个长方形水池,并在水池中间的长度方向设置一两端留有水流通道的隔离板壁及水流拨动装置,在养殖过程中使养殖液连同藻菌缓缓流动循环,以利于螺旋藻的生长繁殖。同时,在养殖过程中,一般采用向池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的方式补充螺旋藻生长必须的碳源肥料。目前,向养殖池内施注二氧化碳气体多采用在池底布设释放管道的方法,将带有一定压力的二氧化碳气体缓慢地释放到养殖液中,并靠二氧化碳自身的溶解性进行溶解。但是,当二氧化碳气泡在养殖液中升腾时,只有气泡表面与养殖液接触溶解,而且其溶解度及溶解速度有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升至液体表面,进入大气中,一方面二氧化碳气体利用率很低,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又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导致周围环境的温室效应,并造成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二氧化碳气体,节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的池养螺旋藻二氧化碳气体循环释放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包括螺旋藻养殖池、隔离壁和水流循环装置,其中,在螺旋藻养殖池壁与隔离壁之间设置有二氧化碳气体循环释放装置,该装置是在养殖池底部设置一个下凹的气体释放池,池的中间部位设有一个引流挡板,池底部设有二氧化碳气体释放管,释放管通过输气支管与输气总管连通,与气体释放池对应的上部装有气体收集罩,收集罩的顶部通过收集管与集输管连通,集输管通过输气管道与增压器的进气口连接,增压器的输出端与输气总管连通。
所述收集罩的罩口伸进水面。
所述引流挡板的两侧分别与养殖池壁、隔离壁和释放池壁密封连接,上部伸出水面,下部与释放池底之间设有引流通道。
按照上述方案制作的装置,通过二氧化碳气体的循环释放,可以有效的增加养殖液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溶解的含量和速度,并对升腾的未溶气体进行收集循环使用,可以大大提高二氧化碳气体的利用率,消除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及其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降低螺旋藻养殖成本。同时,该装置还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便、使用可靠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二氧化碳气体循环释放装置包括气体收集罩4、引流挡板5、二氧化碳气体释放管7和一个下凹在养殖池底的气体释放池6,其中,释放管7装在释放池6底部,其上带有多个释放气孔,释放管7通过输气支管8与输气总管9连通。为了加大养殖液与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接触密度,提高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在释放池6的中间设有一引流挡板5,该挡板下部与释放池底之间留有引流通道,上部伸出液面,养殖液从挡板5下部的引流通道通过。与释放池6相对应的上部设置有一个气体收集罩4,其下缘伸入养殖液面以下,使其内腔与外部大气隔绝。在二氧化碳气体释放的过程中,未溶解于养殖液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升腾至液面,全部收集在气体收集罩4内。气体收集罩4的顶部装有与集输管2连通的收集管3,集输管2通过输气管线13与增压器12的进气口连接,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增压通过输气管道11进入为二氧化碳气体释放管7供气的输气总管9。通过该循环释放装置的增设,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传输和释放成为一个密闭的循环系统,从而使二氧化碳气体得到全部利用。
结合图1参看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图,二氧化碳气体循环释放装置设置在养殖池1一侧的池壁与隔离壁10之间,释放池6置于养殖池1底的凹坑内,收集罩4两侧分别与养殖池壁和隔离壁10连接,引流挡板5的侧部分别与池壁、隔离壁10及释放池6的池壁密封连接。养殖池1的一侧设置有流水驱动器14,在其作用下,养殖液可不停的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建国,未经梁建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08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除尘器异物分振筛
- 下一篇:智能楼宇开发实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