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燃节能炭化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1268.6 | 申请日: | 2007-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84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谭瑞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瑞永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霍彦伟 |
地址: | 4762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燃 节能 炭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炭化炉,具体地说是一种烧制木炭的自燃节能炭化炉。
背景技术
炭化炉是一种将木材或薪棒进行炭化时使用的设备,其中的薪棒是由农林剩余物,如木屑、树皮、稻壳、桔杆等物料加工成的棒状物。目前,烧制木炭所用的炭化炉有土炉、车炉、环保炉、气流炭化炉等,这些炉子按工作原理分为两类:一类是将木材或薪棒放入炉内,用火引燃,然后控制进风量,让炉温慢慢提升,随之木材或薪棒慢慢炭化。这种炉炭化时间长,产量也不高,一般要烧20小时左右,两三天才能出一炉炭;并且由于长时间的进风,进风口周围的木材或薪棒有过度燃烧成灰现象,成品率低,3斤多原料才出1斤炭,如土炉、车炉、环保炉属于这种情况。另一类是将木材或薪棒放入铁桶内进行桶外加热,使桶内温度达到炭化温度,从而炭化;这种桶外加热,温度上升快,一般5-6小时可烧一炉炭,而且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炭化,不会存在木材或薪棒有过度燃烧成灰现象,炭化率高达100%,成品率高,平均2.5斤原料出1斤炭,但是桶外加热要耗费大量木柴或其它燃料,从经济上考虑,使用这一类炉子并不比使用前一类炉子效益好。
环保炉在烧制木炭时产生的烟气通入水中进行了净化,因此除环保炉外,其它炉子在烧制木炭时,都要放出大量烟气,造成大气污染。有些炉子没有将木材或薪棒干馏炭化产生的大量可燃气体重新利用,而是白白放掉造成浪费。
公开号为CN1861746的中国专利“气流炭化炉”,是在密封的炭化室外加热,属于上述第二类炉子,炭化室上连接有排气管使干馏炭化产生的大量可燃气体导入炉膛重新燃烧利用。公开号为CN2140370Y的中国专利“炭化炉”炉,工作原理类似于上述“气流炭化炉”,但该炉子将干馏炭化产生的大量可燃气体引到炉子底部加热,而非四周加热,导致炉体受热不均;另外该炉外周设有螺旋集热板,这使炉体制造麻烦,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炭化率高,可燃气体充分利用,节能环保的自燃节能炭化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燃节能炭化炉,包括炭化箱,围墙,排烟筒,火道,上盖,其中炭化箱位于围墙里,炭化箱与围墙之间的空间构成火道,排烟筒与火道连通,用于排烟排气,上盖位于炭化箱的上口,在炭化箱的底部设有通风的上炉箅,该炭化箱和上炉箅位于炭化箱支座上面,在上炉箅之下,炭化箱支座的两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柴槽,在该柴槽的下部设有通风的下炉箅,在该下炉箅的下方设有风道,用于柴槽内燃烧时的通风;在炭化箱支座的侧壁上设有下气流开关,在围墙侧壁的上部设有上气流开关。
所述上气流开关由内外筒组成,外筒是通孔,内筒一端封闭并在封闭端设有旋柄,外筒套接在内筒之外,外筒与内筒转动连接,并且在内筒与外筒的侧壁上且轴向位置相同的地方设有相对应的通孔,外筒的一端连接围墙外侧,另一端连接炭化箱的内侧。
所述下气流开关由内外筒组成,外筒是通孔,内筒一端封闭并在封闭端设有旋柄,外筒套接在内筒之外,外筒与内筒转动连接,并且在内筒与外筒的侧壁上且轴向位置相同的地方设有相对应的通孔,在外筒侧壁的通孔位置还设有一横管,该横管的侧壁上也设有通孔并且与外筒侧壁的通孔相连通,该横管的两端为开口状态,外筒的一端连接围墙外侧,另一端连接柴槽的内侧。
所述柴槽的两端设有可以开合的封闭门。
在所述柴槽的两侧且在围墙的下部设有敞开的下风口。
设在炭化箱上口的上盖可以是整体的盖,或是分体的盖。
上述炭化箱至少设为1个,可以设为2个、或为3个、或为4个。
上述围墙外面可以包裹一层金属皮,一般为铁皮,或为锌皮,或为铜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1.由于炭化箱下部不封闭,可以直接用柴草、木材点燃薪棒,这使炉温上升快,节省时间。
2.炉温升至500-600度时,薪棒开始炭化,炭化箱内产生大量的可燃气体,将可燃气体导入火道来加热炭化箱,节省木柴或其它燃料。
3.过多的可燃气体还可引出到烘干机,用来烘干锯末等原料,还可引出用来烧水、做饭、冬季取暖。
4.炭化率高,成品率高;可燃气体充分利用,降低了对大气的污染。
5.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同时操作也简单,便于在农村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瑞永,未经谭瑞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12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功率型锂锰电池容量的结构
- 下一篇:无级传动变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