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互感器补油装置上的过渡组合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91824.X | 申请日: | 200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28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灿利;郝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赛奥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3/00 | 分类号: | H02B3/00;H01F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52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互感器 装置 过渡 组合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便携式互感器补油装置上的过渡组合接头,具体涉及一种电力互感器补油时互感器取油样口和补油装置连接的便携式互感器补油装置上的过渡组合接头。
背景技术
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高压设备,它们被广泛地应用于继电保护、系统监测、电力系统分析等方面。目前电力系统使用的互感器基本上均采用绝缘油作为绝缘介质,其油室中油质的好坏和油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互感器运行安全及电力设备的安全。
为保障电压电流互感器及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就必须及时对油位偏低的互感器进行补油和油位调整。以往对互感器油室绝缘油的补充,一般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活塞型夯泵、氮气压入或将PT/CT顶部膨胀器适当提起等方法,从互感器上部的膨胀器直接进行人工补油,这种补油方式这不仅容易在油中混杂微小悬浮气泡,带来PT/CT内部吸附空气或因残留空气导致假油位的问题,而且在对电压电流互感器油室绝缘油进行维护和补油、抽油操作时还需要停电,操作人员需要攀登到互感器的顶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于电力系统中不同规格型号、不同厂家国内外各种互感器的补油,便于互感器取油样口与补油装置连接的便携式互感器补油装置上的过渡组合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被补油互感器的取油样口座、和安装在被补油互感器的取油样口座上的过渡接头,过渡接头通过接头体组件与接头体的一端相连接,接头体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安装有锁紧螺母的接头体组件相连接,锁紧螺母与安装有锁紧螺母的接头体组件之间安装有垫片,导杆的一端套装于锁紧螺母,导杆另一端与被补油互感器的取油样口座的堵头螺母相适配;被补油互感器的取油样口座、过渡接头、接头体组件、接头体、安装有锁紧螺母的接头体组件、锁紧螺母、导杆和堵头螺母共同构成一个密封的腔体;所述的安装有锁紧螺母的接头体组件的外圆上安装有两个快插接头;所述的与堵头螺母相连的导杆的一端设置有油口。被补油互感器的取油样口座与过渡接头之间、过渡接头与接头体组件之间、接头体组件和接头体之间、接头体和安装有锁紧螺母的接头体组件之间、安装有锁紧螺母的接头体组件与锁紧螺母之间分别安装有密封垫。所述的被补油互感器的取油样口座与过渡接头相连接、过渡接头与接头体组件相连接、接头体组件与接头体相连接、接头体与接头体组件相连接、接头体与锁紧螺母相连接,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所述密封腔体为圆柱形或圆锥形腔体之一。所述的与被补油互感器的取油样口座相连的过渡接头的一端形状与被补油互感器的取油样口座形状相配。所述的接头体采用透明式材质。所述的导杆一端的形状与扳手类工具的形状相配,另一端形状与被补油互感器的取油样口上的堵头螺母形状相配。所述的导杆与堵头螺母相连接的一端,导杆的形状为开口销、内六方、内四方、外螺纹、外螺纹带凸台、外六方、外四方、内螺纹和套筒之一。所述的垫片单边采用圆弧形状。所述的垫片双边采用圆弧形状。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配有多种规格的过渡接头和导杆,可以满足多种型号、国内外不同厂家生产的各种互感器从取油样口补油的需求,具有对接方便、连接可靠,工作效率高、适用范围广。
2、本实用新型配有半透明式接头体组件,便于互感器补油前管路内油中气泡的观察,并通过油路循环彻底排除油中气泡,保证补、注油时互感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杆的端口为开口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杆的端口为内六方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杆的端口为内四方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杆的端口为外螺纹带凸台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杆的端口为外四方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杆的端口为外六方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渡接头为复合型接头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渡接头为内螺纹型接头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渡接头为双螺纹型接头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渡接头为外螺纹型接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赛奥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郑州赛奥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18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卡式结构的装饰面板的电器附件
- 下一篇:全自动鞭炮结鞭机下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