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凝水回收再利用空调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1896.4 | 申请日: | 200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07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殿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殿成 |
主分类号: | F24F13/22 | 分类号: | F24F1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勇;刘芳 |
地址: | 461500河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 回收 再利用 空调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器,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冷凝水回收再利用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的不断富足,制冷空调器广泛的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宾馆、酒店、学校、部队及各类公共场所,但空调器在制冷过程中会产出大量冷凝后的废水,这些废水通常直接排出室外,既浪费大量水资源,又扰民;为此,对空调冷凝水加以回收再利用成了近年来急需解决的问题,但空调冷凝水中含有的大肠杆菌数超出国家生活用水标准2000倍以上,细菌总数也超出国家生活用水标准数倍。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实用性强、节约水资源的冷凝水回收再利用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凝水回收再利用空调器,包括空调器本体,该空调器本体内设置有冷凝水回收再利用装置,所述冷凝水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储水容器、活性炭过滤装置、臭氧发生装置、常开传感器和常闭传感器;
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上设置有冷凝水进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凝水进口连通冷凝水回收管一端,所述冷凝水回收管另一端连通所述空调器冷凝水排水口,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储水容器;
所述臭氧发生装置安装于所述储水容器上,所述臭氧发生装置出气口安装有臭氧导管,所述臭氧导管尾端设置于所述储水容器内侧底部;
所述常开传感器和所述常闭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储水容器内,所述常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常闭传感器下部;
其中,所述空调器主风道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进风管一端,所述进风管另一端连通所述臭氧发生装置;
所述臭氧发生装置的电源一端连接所述空调器电源一端,所述臭氧发生装置电源另一端连接所述常开传感器一端,所述常开传感器另一端连接所述空调器继电器一端,所述空调器继电器另一端连接所述常闭传感器一端,所述常闭传感器另一端连接所述空调器电源另一端。
所述臭氧导管尾端安装有爆气石。
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是一长管体。
所述储水容器下部安装有排水阀门。
所述储水容器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置有盖子,所述盖子上设置有排气孔。
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进风板。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性,具体的说,有以下几点优点:
1、该空调器充分回收、利用废水,具有安全高效、节能减排、环保、适用性强等优点,使空调冷凝水变废为宝;
以一台50型号的空调器为例:每天每台能排出大约50-100公斤的废水,全国约有两亿台空调器在使用,每天能节约近亿元的水资源,而且,经处理的冷凝水作为生活用水被再利用。
2、该空调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能节约水资源;
3、该空调器处理后的冷凝水,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经过权威部门检测,其各项指标均低于国家生活用水标准几倍到几十倍。
4、该空调器在工作过程中,能把没有完全溶解于水中的微量臭氧,通过排气孔释放于室内,增加室内的臭氧量,益于人体健康;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微量的臭氧能刺激中枢神经,加快血液循环,增加血液的溶氧量,活化细胞,而且,臭氧有抑制癌细胞增长的神奇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冷凝水回收再利用空调器,包括空调器本体1,该空调器本体1内设置有冷凝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所述冷凝水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储水容器2、活性炭过滤装置3、臭氧发生装置4、常开传感器5和常闭传感器6;
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3是一长管体,其上端设置有冷凝水进口,其下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3竖向设置,其冷凝水进口连通冷凝水回收管8一端,所述冷凝水回收管8另一端连通所述空调器冷凝水排水口7,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储水容器2;
所述臭氧发生装置4安装于所述储水容器2上,所述臭氧发生装置4出气口安装有臭氧导管,所述臭氧导管尾端设置于所述储水容器2内侧底部,所述臭氧导管尾端安装有爆气石16;
所述常开传感器5和所述常闭传感器6安装于所述储水容器2内,所述常开传感器5设置于所述常闭传感器6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殿成,未经杨殿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18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骨伤科收敛止血膏
- 下一篇: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