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提纸袋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2097.9 | 申请日: | 2007-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22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勇;张辉 |
主分类号: | A45C3/04 | 分类号: | A45C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提 纸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手提纸袋。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日常生活当中,手提袋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使用的地方也越来越广泛。超市商场所用的购物袋和厂家用于商品的外包装,起到了保护商品和方便携带的作用。手提袋的品种繁多,超市商场使用的手提袋大多是塑料制品,不易降解,造成环境的白色污染。目前使用的纸制手提袋制做使用的材料较厚,成本过高,用较薄的材料制做在使用时又容易被撕裂。国家专利局网站Zl 96251813.1公开了一种不易撕裂的手提纸袋,如附图1所示,由袋体两侧面近开口处开有四个穿绳孔,袋绳分别穿过袋体两侧的四个穿绳孔再绕过手提袋所装物品的底部,再把两端相连使袋绳形成闭合状态,虽然解决了一些加强效果,但其问题在于,袋体和袋绳不能有效的结合为一体,操作时较为麻烦,如辅载重物不在受力点时,袋绳和袋体因不是一体而造成袋绳与袋体的脱滑将袋体穿绳孔撕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的外包装手提袋存在的承载重物时易撕裂穿绳孔和袋体的问题,提供一种不易撕裂的手提纸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手提纸袋主要包括袋体和袋体两侧面上各有两道经过压痕处理折合的摺体,在摺体内再粘附一根扁体带绳,有效的将其粘合为一体,增强手提袋的强度。
采有这样的结构后,袋体两侧面上的四道摺体增加了袋体的纵向拉力。在摺体的内部粘附的扁体带绳与袋体粘合为一体,又增加了一层袋体的纵向拉力,使袋体承载重物时由于上述因素而不易撕裂。
本实用新型的手提袋和目前使用的手提袋相比,因为两根扁体带绳从袋体上端口到袋体下端口贯通粘附于袋体两侧的四道摺体内与袋体成为一体,所以改变了现有手提袋受力点集中的问题,将受力点分散到整个袋体,使袋体受力均匀,承载重物时不容易被撕裂。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手提纸袋由于袋体两侧摺体内粘附的扁体带绳贯通于袋体上下端口,制做时将袋体底边向上折合粘接,这样两根扁体带绳在袋体底部形成环状连接,在承载重物时分散物品重量,使袋体更为强固,因此袋体可以选用更为薄的材料制做,能够降低手提纸袋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ZL 96251813.1公开的一种不易撕裂的外包装手提纸袋结构透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提纸袋结构透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手提纸袋结构透视示意图2-2的上端口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2,图中1表示袋体,图中2表示袋体两侧面上的四道摺体,图中3表示扁体带绳,图中4表示袋体底部折边。两根扁体带绳3的端头与袋体1的底端口对齐,在袋体1的上端口留有一定尺寸形成手提带环,用粘胶粘附于袋体1两侧面上经过压痕处理折合的四道摺体2内,再将袋体1底部的折边4向上粘合,这样就把袋体1、摺体2和扁体带绳3粘接成闭合状态成为一体。经此结构的手提纸袋,由于袋体1、摺体2和扁体带绳3成为一体,有效的将承载重物的受力点分散,因此所装物品可以更重一些,不用担心袋体容易撕裂。
另外,还须说明的是,上文中所述的袋体1可以用现有材料制做,但袋体1的材料可以更薄一些,扁体带绳3应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做为手提袋的提环。
附图2中,扁体带绳原色较深并且实心的部分表示扁体带绳没有被袋体遮住的部分,用虚线的部分表示扁体带绳被袋体遮住,实际从袋体外部看不到的部分;另外,附图中的标记由于空间不够和避免混乱,有些相同功能的部件仅标出其中一个,如袋体两侧面上的四道摺体只用“2”标出其中一道。附图3是用来表明附图2当中袋体1两侧面上的四道摺体2上端口局部放大透视图,可以清晰的示意出摺体2的形态。对于附图2的实施例还须说明的是袋体1两侧面上的四道摺体2与扁体带绳3的结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是仅有附图解说中的一种说法,还有其它多种摺体结合方法,附图2当中的扁体带绳,是扁体状的带状绳,可有多种材料制成,但无论运用哪种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勇;张辉,未经张勇;张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20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源装置、侧边式背光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 下一篇:玩具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