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2456.0 | 申请日: | 200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52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开碇;李俊辉;卢新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桑达能源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28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0008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是水量稳定、供给可靠的一种潜在水资源。因此,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开源节流、减轻水体污染程度、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全国废、污水排放量达620×108m3/a,使河流水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全国七大江河流域的50%河段已被污染,江苏、广东、上海等一大批省市已经面临日益严重的“水质污染型”缺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原始资源型缺水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有400多个城市缺水,正常年份缺水达60×108m3,预计2030年缺水量将达到(400~500)×108m3。而目前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大约为414×108m3/a,城市污水处理率和二级处理率分别仅达30%和15%,污水回用率则更低。根据“十五”计划纲要的要求,到2005年我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45%。如果污水回用率平均达到20%,那么“十五”末期污水回用量可达到40×108m3/a,这可解决全国城市缺水量的一半以上。污水再生利用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降低给水处理和供水费用;减少城市污水排放及相应的排水工程投资与运行费用;促进经济发展并避免因缺水而造成的损失等。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指标体系。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虽然进行了城市的供水及排水规划,但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尤其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这势必会造成重复建设和决策失误。因此,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水资源合理分配与开发利用计划,城市污水的收集与处理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重要前提条件,目前我国的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二级生物处理率不到15%。因而,强化城市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工程设施的建设是推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关键。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和设备的开发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再生利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需求,在污水处理技术上多是采用砖砌化粪池,这种化粪池费工、费时、成本高、易渗漏、施工麻烦,这与目前社会发展和新时代的环保需求已不相适应。因此,今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技术发展应着重于已有技术的集成化、综合整合、产业化和工程化,通过工程化和生产性测试,着重解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于农业、生态、市政和工业中的水质净化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果好、成本低的污水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串连在一起的污水厌氧发酵罐和污水生化罐,在污水厌氧发酵罐和污水生化罐的顶部设有聚气罩及沼气输送管道。
所述的污水厌氧发酵罐一端设有污水进水管、中央竖向设有折流板。
所述的污水厌氧发酵罐另一端下部设有出料管并与设置的水压间连通,水压间上部设有溢流管,溢流管与污水生化罐连通。
所述的污水生化罐内设有至少两组污水生化装置。
所述的污水生化罐一侧下部设有出料管并与设置的水压间连通,水压间上部设有溢流管。
采用了这种结构后,串连的污水厌氧发酵罐和污水生化罐对污水进行处理,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施工。折流板用以改变污水的流态,可使污水更好的进行厌氧发酵,在污水厌氧发酵罐和污水生化罐的顶部设有聚气罩及沼气输送管,产生的沼气聚集在聚气罩内,通过沼气管道输送到用户。
污水经污水金水管输送至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净化处理,为了使污水净化的更彻底,污水处理装置即地埋式玻璃钢化粪池采用多个罐体串联,并且罐体内部设有用于净化的生化降解处理装置。在污水处理装置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沼气和液体,沼气可用于物业的炊事、照明(沼气灯),处理产生的液体一则可通过管道进入市政污水管网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一则可经过格栅池、沙滤槽进入鱼塘,从鱼塘溢流出的水可用于小区的绿化和用于洗车等,洗车之后的污水再流回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循环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污水处理、利用系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桑达能源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桑达能源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24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