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下润滑式超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92896.6 | 申请日: | 200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66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姜韶峰;李献会;张志恒;何灵辉;周海波;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66 | 分类号: | F16C33/66;F16C33/32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符继超 |
地址: | 471039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 超高速 接触 球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滚动轴承设计及制造技术领域,一种环下润滑式超高速角接触球轴承。
现有技术
为了适应超高速性能的需要,机床主轴用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多采用油雾、油气以及喷油等润滑方式,这些润滑方式都是将润滑油从轴承端面以一定角度射入保持架和套圈缝隙,进而对滚动体与套圈滚道、滚动体与保持架兜孔的接触面以及对保持架的引导面进行润滑,其润滑效率较低,需用的润滑油量较大,轴承内部摩擦热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下润滑式超高速角接触球轴承,使其改善润滑效率、减少润滑油量、降低轴承内部摩擦热、进一步提高轴承的极限转速。
为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环下润滑式超高速角接触球轴承由外圈、带润滑油槽和油孔的内圈、滚动体及保持架组成,其外圈和内圈均带斜坡,在内圈滚道与滚动体非接触区沿圆周方向均匀地开设若干个微小的径向润滑油孔;在内圈内孔表面沿周向在过径向润滑油孔的径向平面内开设一润滑油槽。
所述的环下润滑式超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其滚动体可以是钢制球,也可以是氮化硅材料制成的陶瓷球。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内圈滚道与滚动体非接触区,沿周向均匀地开设若干个微小的径向润滑油孔,在内圈内孔表面,沿周向在过径向润滑油孔的径向平面内开设一润滑油槽,润滑油经过润滑油槽和润滑油孔直接射入轴承滚道,对轴承滚道进行润滑。这样,提高了轴承的润滑效率、减少润滑油量、降低轴承内部摩擦热、提高轴承的极限转速,并保证轴承在超高速时滚道仍有足够的油膜厚度,实现主轴轴承的超高速旋转。该实用新型具有高速性能好、摩擦发热低、润滑油量少、污染轻、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可适用于机床主轴、飞机发动机主轴或其他高速机械用的超高速角接触球轴承。
附图说明
图1是环下润滑式超高速角接触球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外圈;2—内圈;3—滚动体;4—保持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环下润滑式超高速角接触球轴承由一个外圈(1)、一个带润滑油槽和油孔的内圈(2)、若干个滚动体(3)和一个保持架(4)组成,外圈(1)和内圈(2)均带斜坡,而且其中有一套圈带装配锁口,内圈(2)与滚动体(3)非接触区(避开工作接触区)沿圆周方向均匀地设计有若干个微小的润滑油孔,并在内圈(2)内孔表面,沿周向在过径向润滑油孔的径向平面内开设一润滑油槽。通过加热外圈(1),将外圈(1)、内圈(2)、滚动体(3)和保持架(4)组装在一起,形成不可分离型结构。
在轴承工作过程中,内圈(2)带动滚动体(3)和保持架(4)一起绕轴承中心线旋转,滚动体(3)在轴承高速旋转过程中既公转又自转,保持架(4)的运动受外圈(1)挡边的控制。润滑油通过内圈润滑油槽和油孔直接注射到轴承滚道接触区,对轴承进行润滑。滚动体(3)既可以是钢制球,也可以是氮化硅材料制造的陶瓷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28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