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永磁式交流接触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3174.2 | 申请日: | 2007-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62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朱承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市晨达电力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1/01 | 分类号: | H01H51/01;H01H47/00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华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玉致;田长云 |
地址: | 132013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交流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永磁式交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电磁式交流接触器,在合闸后,励磁线圈还需要一定的保持电流,不仅消耗电能,还经常发生励磁线圈因发热而烧毁的现象。现有的永磁式交流接触器虽然克服了电磁式交流接触器的上述缺点,但是电磁铁无减震措施,合闸时震动大,缩短了接触器使用寿命;控制电路无合闸电压限制或无分闸电压限制,使分、合闸动作不准确,甚至欠压、失电时不能自动分闸,严重影响用电设备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永磁式交流接触器,本技术通过减振结构能减轻接触器合闸时的冲击振动,延长接触器的使用寿命,通过分、合闸电压控制能使接触器分、合闸动作准确可靠,从而确保用电设备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永磁式交流接触器,包括U形静铁心,装在U形静铁心内的励磁线圈,励磁线圈的接线端子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在励磁线圈上端装有分闸弹簧,该弹簧支承一个可以被励磁线圈吸入的T形动铁心,U形静铁心内固装钕铁硼永磁体,T形动铁心下部与钕铁硼永磁体相对,其特征在于:U形静铁心两侧装有橡胶弹簧。
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依次电连接的整流电路、分闸电路、励磁线圈,在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分闸电路的输入端之间接有分、合闸电压控制电路。
本技术的分合闸电压控制电路由稳压管D5-D7、二极管D8、电容C2-C5、电阻R1-R8、三极管Q1、可控硅Q2、Q3、和场效应管Q4组成,稳压管D5、D7负极、电阻R8一端分别接整流电路(8)输出端正极,电容C2、C3、C5一端、电阻R2、R3一端、三极管Q1发射极、可控硅Q2阴极、稳压管D6正极、电容C4负极、场效应管Q4源极分别接整流电路(8)输出端负极,稳压管D5正极接电阻R1,电阻R1、R2及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接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3另一端、可控硅Q2控制极、电阻R4一端分别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阻R7一端、电阻R4另一端、可控硅Q2阳极、可控硅Q3阴极、电容C4正极和稳压管D6负极分别接场效应管Q4的栅极,稳压管D7正极接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电阻R6一端分别接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6和R7另一端分别接可控硅Q3控制极,可控硅Q3阳极、电容C5另一端分别接二极管D8负极,电阻R8另一端接二极管D8正极。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在控制器电路中,添加了分合闸电压控制电路,使接触器在高于合闸电压时准确合闸,在低于分闸电压或失电时自动分闸,动作安全可靠,因而提高了接触器质量,而且在临界状态下分合闸无振动现象,又由于U形静铁心的两侧安装了两块橡胶弹簧,它能减轻合闸时的冲击振动,减小触头二次反跳,因此本技术通过提高减振性能,可延长接触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永磁式交流接触器电磁铁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永磁式交流接触器的电路图。
图中1动铁心、2分闸弹簧、3励磁线圈、4静铁心、5永磁体、6橡胶弹簧、7控制器、8整流电路、9分、合闸电压控制电路、10分闸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永磁式交流接触器的U形静铁心(4)通过橡胶弹簧固装在接触器底板上,在U形静铁心(4)中间固装一块钕铁硼永磁体(5),U形静铁心内安装有励磁线圈(3),励磁线圈(3)的接线端子通过导线与控制器(7)电连接,励磁线圈(3)上端安装有一个分闸弹簧(2)、分闸弹簧(2)支承一个可以被励磁线圈(3)吸入的T形动铁心(1),在U形静铁心(4)的两侧装有橡胶弹簧(6),它能减轻合闸时的冲击振动,减小触头二次反跳,延长接触器使用寿命。本技术电路部分的结构是由整流电路(8)、分合闸电压控制电路(9)、分闸电路(10)依次电连接组成。整流电路(8)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连接,分闸电路(10)的输出端与励磁线圈(3)连接。
整流电路(8):由4只整流二极管D1-D4构成桥式整流,AC1、AC2为交流电源输入端子,电容C1并联于AC1、AC2间,用于吸收脉冲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市晨达电力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吉林市晨达电力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31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油车排气流量分析仪
- 下一篇:千分尺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