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健身器的折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3682.0 | 申请日: | 200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63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煌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煌东 |
主分类号: | A63B22/02 | 分类号: | A63B22/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大珠;张绍严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各种 健身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类,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各种健身器的折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现代人使用室内健身器的风气逐渐盛行,加上欲有效的运用有限的室内空间,因此,如何有效缩小健身器在不使用时的体积,已然成为各生产厂商开发的重要指标;但是,一般常用的运动器具虽然都具有折收缩小体积的功能,但其折收结构必备的零件较多,设立时的加工步骤较为繁琐,生产成本相对较高,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健身器的折收装置,解决了常用健身器材存在的折收结构必备的零件较多,设立时的加工步骤繁琐、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定位支轴,健身器的弯折处的折收架一、二串连枢接成一体作为旋转定位支点;一勾扣元件,设于折收架一或二的定位支轴的相对应边;一扳控元件,一端设有枢接孔配合一轴杆枢设于未设立勾扣元件的折收架一、二对应端,在设立枢接孔的另端枢设有一圈环,可供调整钩于勾扣元件作连结;当扳转扳控元件可调整其圈环快速扣挂或脱离勾扣元件,达到可快速进行折收架一、二连结成备用状态或折叠成最小体积便于收藏;
上述结构还可包括一弹性元件,固设在折收架一或二的相对贴合面任一方;该弹性元件可为橡胶、软质PVC、TPR、优力胶、PU、EVA泡棉任一种软质塑胶材料制成的垫体;该弹性元件也可为弹簧或弹簧片任一种弹性五金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适用设立于各种健身器的弯折处,生产加工步骤简易,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使用时操作简单省力,各零件在连结后,具有稳定、牢固、不松动等诸多优点,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折收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定位支轴10,供健身器100折收处的折收架一101与折收架二102串连枢接成一体,藉由该定位支轴10在进行摆转时作为摆转的定位支点;
一勾扣元件20,提供固设在前述折收架一101或折收架二102设立定位支轴10的相对应边;
一扳控元件30,一端设有枢接孔31可供配合轴杆32枢设于未设立勾扣元件20的折收架一101或折收架二102对应端,在设立枢接孔31的另端则枢设有一圈环33,可供调整钩于勾扣元件20连结;
一弹性元件40,供固设在折收架一101或折收架二102的相对贴合面任一方,其作用主要是具吸振消音、以及令折收架一101与折收架二102在连结成一体后,可藉由弹性元件40的夹介得到最佳紧密度,进而防止作动产生噪音;其中,该弹性元件可为橡胶、软质PVC、TPR、优力胶、PU、EVA泡棉任一种软质塑胶材料制成的垫体,或是弹簧或弹簧片等任一种弹性五金元件;
藉由上述构件组成的折收装置,可令健身器100的折收架一、二101、102可依定位支轴10为一固定式支点作自由摆动,以利执行折收或组装复原成备用状态的操作;当调整折收架一101或折收架二102往设立勾扣元件20和扳控元件30相对位置靠合,并且令弹性元件40介置在两架体之间后,即可继续进行摆转扳控元件30,使其圈环33与勾扣元件20的间距得以缩短,以便于圈环33可轻易的扣挂在勾扣元件20上,反向推压扳控元件30至定位处,即可达到快速完成折收架一101与折收架二102的组装连结作业;据此,依前述步骤反向执行,即可简易的进行折收架一101与折收架二102的折叠收藏。
如附图5及附图6所示,该折收装置的勾扣元件20,可为一直接设立在折收架二102的槽孔;而扳控元件30一端保留设置有一枢接孔31,以供连结于折收架一预定处,此外,扳控元件30位在枢接孔另端则枢设有一扣件34,可供扣设连结于勾扣元件20,据此,达到可将折收架一、二予以勾扣连结或分离呈预设状态;
设立在折收架二102呈槽孔状态的勾扣元件20,另在折收架二设立槽孔处,再设置一横式勾柱21,进以提供扳控元件30的扣件34,可同时勾设于勾扣元件20和横式勾柱21处,以增加连结的结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煌东,未经张煌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36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