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门锁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3840.2 | 申请日: | 2007-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09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守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守宏 |
主分类号: | E05B63/20 | 分类号: | E05B63/20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传林 |
地址: | 132002吉林省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门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领域,是一种自动门锁。
背景技术
现有自动门锁的锁舌控制机构由辅助锁舌、卡板、顶板、限位块、辅助锁舌的复位弹簧、弹簧座、多个导向座等零件组成,其连接件和相对运动件多、结构复杂,磨擦阻力大,使用寿命低,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的自动门锁。
解决其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门锁,它包括锁壳10,锁舌1,辅助锁舌2,与锁舌1连接的锁舌杆5,在锁壳10内铰接的拨杆7与锁舌杆5滑动连接或铰接,设有锁舌控制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锁舌控制机构的结构是,在锁舌杆5上设有卡槽4,在锁壳10内铰接有限位块3,锁舌杆5的卡槽4与限位块3的卡头15卡接配合,辅助锁舌2的后端与限位块3前端相接触,在限位块3的同一铰接轴16上设有限位块的复位弹簧8b。
在所述锁壳10内设有锁舌杆5的支撑弹簧6a,支撑弹簧6a的前端与锁舌杆5相接触,支撑弹簧6a的后端与在锁壳10内固定的弹簧座11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门锁,由于采用了在锁舌杆上设有卡槽,在锁壳内铰接有限位块,锁舌杆的卡槽与限位块的卡头卡接配合,辅助锁舌的后端与限位块前端相接触,在限位块的同一铰接轴上设有限位块的复位弹簧组成的锁舌控制机构,其结构简单,控制准确,启、闭锁舌轻便、阻力小,使用寿命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自动门锁结构示意图(关门状态)。
图2为实施例1的自动门锁结构示意图(开门状态)。
图3锁舌杆5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辅助锁舌2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5限位块3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的三向自动门锁结构示意图(开门状态)。
图中:1锁舌,2辅助锁舌,3限位块,4卡槽,5锁舌杆,6a支撑弹簧,7拨杆,8b复位弹簧,9前板,10锁壳,11弹簧支撑座,12槽口,13锁口,14门框,15卡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参照图1-5,实施例1的自动门锁为单向门锁,具有锁壳10,锁壳10与带有锁舌口的前板9连接,与锁舌1连接的锁舌杆5装于锁壳10内,辅助锁舌2置于锁舌1和锁舌杆5下方、且与锁舌1和锁舌杆5相接触。在锁壳10内设有锁舌杆5的支撑弹簧6a,支撑弹簧6a的前端与锁舌杆5相接触,支撑弹簧6a的后端与在锁壳10内固定的弹簧座11相接触。在锁壳10内铰接的拨杆7与锁舌杆5的槽口12滑动连接。设有锁舌控制机构,所述的锁舌控制机构的结构是,在锁舌杆5上设有卡槽4,在锁壳10内铰接有限位块3,在开门状态下,锁舌杆5的卡槽4与限位块3的卡头15卡接,辅助锁舌2的后端与限位块3前端相接触,在限位块3的同一铰接轴16上设有限位块的复位弹簧8b。
当门由图2开启状态到图1关闭状态的过程中,门框14同时与锁舌1和锁舌控制机构的辅助锁舌2碰撞,由于位于锁舌1前端的门框14内设有锁口13,锁舌1便进入门框14内置的锁口13内,而辅助锁舌2前端的门框14没有锁口,门框14的作用力使辅助锁舌2向锁壳10移动,由于辅助锁舌2的后端与限位块3相接触,使限位块3绕定轴16转动,而使锁舌控制机构的锁舌杆5的卡槽4与限位块3脱开,锁舌1在支撑弹簧6a弹性力作用下,使锁舌1完全伸入门框14的锁口13内,完成锁门。
当门由图1关闭状态到图2开启状态的过程中,门的转动执手带动拨杆7使锁舌杆5向锁壳10内移动,使与锁舌杆5连接的锁舌1由门框14的锁口13中移出,锁舌控制机构的限位块3同一铰接轴16上的复位弹簧8b使限位块3回位,锁舌杆5的卡槽4与限位块3的卡头15卡接,完成开门。
实施例2:参照图6,实施例2的自动门锁为三向自动门锁,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拨杆7、锁舌杆5的形状与实施例1有差异,在锁壳10内铰接三向转盘,拨杆7的一端与锁舌杆5铰接,拨杆7的另一端与三向转盘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守宏,未经王守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38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性邻二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湿煤破碎防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