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负式装载机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94307.8 | 申请日: | 200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28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福德 |
主分类号: | A01D90/02 | 分类号: | A01D90/02;A01D90/14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0205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负 装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及工程机械,特别涉及一种背负式装载机。
背景技术
目前,装载机是一种专用机械,由于其价格比较高,不适合在农村使用,而农村的农业生产及小型施工又急需用装载机来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将农村普遍使用的农用四轮拖拉机改装成装载机,则能使农用四轮拖拉机一机二用,而且,价格也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专用装载机价格高、农用四轮拖拉机使用功能单一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可克服上述缺点的、以农用四轮拖拉机作为机体的背负式装载机。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四轮拖拉机的发动机装置在车架的后部,前车轮上方的底盘支架与后车轮上方的底盘之间枢接,前车轮上方的底盘支架上安装有装载机构,该装载机构是由底盘支架、二顶升推杆、顶升液压缸、铲斗、支杆、推杆、铲斗液压缸构成,其中,底盘支架为三角形,二顶升推杆斜向位于三角形底盘支架的前方,二顶升推杆的尾端与底盘支架的立边枢接,顶升推杆的中间段与底盘支架的立边之间枢接顶升液压缸,二顶升推杆的头端与铲斗的下部枢接,二顶升推杆的中间部位向上枢接推杆,该推杆的另一端与支杆枢接,支杆的另一端与铲斗的上部枢接,顶升推杆、铲斗、支杆、推杆构成四连杆机构,推杆与底盘支架的立边之间枢接铲斗液压缸,装载机构设置有液压助力转向机构;顶升液压缸及铲斗液压缸的油路与液压多路换向阀相连通,液压多路换向阀与油泵相连通,油泵与液压油冷却油箱相连通,油泵的动力取自四轮拖拉机,该液压油冷却油箱的结构是液压油箱的外部套置一冷却箱,该冷却箱内灌注有水;液压多路换向阀设置在驾驶处,油泵、液压油冷却油箱设置在四轮拖拉机后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顶升液压缸的伸缩可以使顶升推杆升起或降落,进而使铲斗抬高或降低;铲斗液压缸的伸缩可以使由顶升推杆、铲斗、支杆、推杆构成的四连杆机构转动,进而使铲斗翻转;装载机构整体位于具有前轮的底盘支架上,底盘支架又与后车轮上方底盘之间枢接,所以,通过控制方向盘,即可通过液压助力转向机构灵活控制装载机构左右方向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操纵液压多路换向阀使顶升液压缸充油或泄油即可使装载机构升起或降低,使铲斗液压缸充油或泄油及通过由顶升推杆、铲斗、支杆、推杆构成的四连杆机构即可使铲斗翻转。本实用新型在四轮拖拉机上加装装载机构,使四轮拖拉机一机二用,增加了四轮拖拉机的使用功能,使四轮拖拉机具有装载机的功能,而且其价格相对于专用装载机较低,本实用新型适合在农村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结构是,四轮拖拉机的发动机装置在车架的后部,因四轮拖拉机是常见的农用机械,所以图中未示,前车轮8上方的底盘支架5后下部设置有连接块9,该连接块9具有上下贯通的通孔10,通过该通孔10将底盘支架5与后车轮上方的底盘之间枢接,前车轮8上方的底盘支架5上安装有装载机构A,该装载机构A是由底盘支架5、二顶升推杆6、顶升液压缸7、铲斗1、支杆2、推杆3、铲斗液压缸4构成,其中,底盘支架5为三角形,二顶升推杆6斜向位于三角形底盘支架5的前方,二顶升推杆6的尾端与底盘支架5的立边枢接,顶升推杆6的中间段与底盘支架5的立边之间枢接顶升液压缸7,二顶升推杆6的头端与铲斗1的下部枢接,二顶升推杆6的中间部位向上枢接有推杆3,该推杆3的另一端与支杆2枢接,支杆2的另一端与铲斗1的上部枢接,顶升推杆6、铲斗1、支杆2、推杆3构成四连杆机构,推杆3与底盘支架5的立边之间枢接铲斗液压缸4,装载机构A设置有液压助力转向机构,液压助力转向机构是常见的装置,所以图中未示。
本实用新型的顶升液压缸7的伸缩可以使顶升推杆6升起或降落,进而使铲斗1抬高或降低;铲斗液压缸4的伸缩可以使由顶升推杆6、铲斗1、支杆2、推杆3构成的四连杆机构转动,进而使铲斗1翻转;装载机构A整体位于具有前轮8的底盘支架5上,底盘支架5又与后车轮上方的底盘之间枢接,所以,通过控制方向盘,即可控制装载机构A左右方向的灵活转动。
顶升液压缸7及铲斗液压缸4的数量可以是一只,也可以是二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福德,未经李福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43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型数控轧辊磨床高次曲线自动磨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甲板电缆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