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哑铃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4332.6 | 申请日: | 200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51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陈鸿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鸿隆 |
主分类号: | A63B21/075 | 分类号: | A63B21/075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大珠;张绍严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哑铃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类,特别涉及一种哑铃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健身活动已经是现在一般民众所从事的休闲活动之一了,健身除了可以锻炼出强健的体魄,还可以雕塑出身上的肌肉线条,但因健身器材体积普遍庞大且昂贵,所以一般民众通常都到健身俱乐部去健身,但并不是每位民众都有时间以及金钱到健身俱乐部消费,且因哑铃价格合理,市面上又容易购买,所以一般社会大众常常会购买哑铃放置家中,利用简单的哑铃就可以做到身体多部位的重量训练,以时时锻炼身体,所以哑铃成为一般社会大众最受欢迎的健身器材之一;
哑铃虽然应用广泛,但因锻炼者的锻炼目标以及体能不同,所以锻炼者常常会需要不同的配重而选配不同重量的配重块,故配重块的更换是相当频繁的,暖身前与暖身后各需要不同的配重,又或者是不同使用者需要不同的配重,繁复且费时的替配配重块造成了人们使用哑铃时的不方便;
上述常用哑铃在使用时,仍存在下列问题与缺欠:
常用哑铃是由一握持棒与两端的配重块加上两块螺帽所组成,人们要替换配重块时,需先将一端的螺帽由握持棒的螺牙上慢慢的旋转下来后,将配重块取出,并将需要替换的配重块替换上去,再将螺帽慢慢的旋转上握持棒,另一端再重复动作,操作麻烦,使用不方便,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哑铃结构改良,解决了常用哑铃更换配重块操作麻烦,使用不方便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握持体,该握持体向两端分别延伸有卡合部,各卡合部上设有贯穿的卡合孔,卡合孔内设有卡合柱,卡合部端面设有压动槽,该压动槽内设有压动柱;配重块,该配重块具有贯穿的孔洞,该孔洞内设有卡合槽,卡合部与压动柱置入孔洞;压动块,设有抵压该压动柱的抵压部;其中,卡合柱一端套有弹簧,另一端设有卡合端,该卡合柱中段设有作动槽;压动柱一端套设有弹簧,另一端设有压动端,该压动柱中段设有一贯穿的定位孔;卡合部上设有与卡合孔垂直且错位的固定孔,固定孔内设有固定销;固定销贯穿定位孔;压动块与抵压部同一面设有复数个凸出部,配重配一面设有与各凸出部对应的复数个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当要取下哑铃的配重块时,只要使用压动块施力于压动柱,压动块上的抵压部将会抵压该压动柱,该压动柱的压动端将会施力于卡合柱的作动槽,使得卡合柱的卡合端离开卡合槽;当要替换上其他配重块时,只要利用卡合柱上具有斜边的卡合端,即可将卡合部滑入配重块的孔洞内,快速替换其他配重块,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剖视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剖视示意图之四;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五;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剖视示意图之六;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剖视示意图之七。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握持体B、配重块C与压动块D,该握持体B两端设有卡合部B1,该卡合部B1侧壁设有卡合孔B11,且该卡合孔B11内设有一卡合柱B111,卡合柱B111一端套有第一弹簧B112且另一端设有卡合端B114,该卡合柱B111中段设有作动槽B113,与该卡合孔B11垂直错位的另一侧壁设有固定孔B12,且该固定孔B12内设有一固定销B121,再者,卡合部B1端面设有压动槽B13,且压动槽B13内设有压动柱B131,压动柱B131一端套有第二弹簧B132且另一端设有压动端B134,并该压动柱B131中段设有定位孔B133,定位孔B133对应于该固定孔B12,且该固定销B121贯穿该定位孔B133;
再者,配重块C一侧设有孔洞C1,且该孔洞C1内设有卡合槽C11,另一侧设有压合面C2,且该压合面C2设有复数凹槽C21,该压动块D设有抵压部D1与复数凸出部D2,该抵压部D1设于该压动块D一面,且该各凸出部D2设在该抵压部D1同一面且较抵压部D1凸出,并该各凸出部D2分别对应于各凹槽C21以作为定位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鸿隆,未经陈鸿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43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布线板、电子部件的安装结构以及半导体器件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