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够提高响应速度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5502.2 | 申请日: | 200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74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社;李刚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卫社 |
主分类号: | G08B17/06 | 分类号: | G08B17/06;G01K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380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提高 响应 速度 线型 火灾 探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提高响应速度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火灾探测器,主要由线型温度感知元件及连接在线型温度感知元件的一端,能够实时对线型温度感知元件的温度或报警电参数(或采样值)进行检测,并根据温度或报警电参数(或采样值)的大小发出火灾报警信号的转换盒组成。美国专利第5,793,293号中就公开了一种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该探测器中的线型温度感知元件是由两根并行设置的探测导体及并行设置在两根探测导体之间的可熔盐(共晶盐)材料层组成;其中可熔盐材料层是将玻璃纤维或塑料纤维浸入在熔化的可熔盐中,然后将浸过可熔盐的纤维缠绕或包裹在探测导体的外部而制成。可熔盐的熔点为60~300℃,熔化后,其导电性增强,即电阻减小,而凝固后,其导电性降低,即电阻增大。对火灾的响应时间要求是衡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一个重要指标,GB16280-2005《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中就对该响应时间要求进行了规定,该指标通常采用报警响应时间试验来测定,方法是将1米长的线型温度感知元件放入1.4倍额定动作温度的油槽中,转换盒应在一定的时间内(5~60s)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当发生火灾时,上述探测器中位于火灾现场的线型温度感知元件将因受热而温度升高,此时受热部位内部的可熔盐材料层中的可熔盐物态或导电性能将受温度上升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从而使线型温度感知元件的电参数也随之发生变化,此时,连接在线型温度感知元件一端的转换盒将立即检测到该变化,一旦该受热部位的温度达到额定动作温度(即达到可熔盐的熔点以上温度)或电参数达到定温报警阀值,转换盒立即发出火灾报警信号,从而达到火灾报警的目的。但是,这种已有技术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存在下列问题:由于这种探测器中线型温度感知元件内部的可熔盐遇水会产生溶解,因而其对潮湿环境非常敏感,因此需要在线型温度感知元件的外部设置具有防水防潮功能的防水层或外护套,这时就会使线型温度感知元件上受热部位的温度达到额定动作温度或电参数达到定温报警阀值的时间大大延长,即响应速度慢,而这样又不能满足GB16280-2005《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中对火灾响应时间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响应速度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提高响应速度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包括两根并行设置的线型温度感知元件A,B以及同时连接在线型温度感知元件A,B一端的转换盒;其中线型温度感知元件A由两根并行设置的探测导体及并行设置在探测导体之间的NTC特性阻隔层组成;线型温度感知元件B由两根并行设置的探测导体、并行设置在探测导体之间的可熔盐材料层以及包覆在探测导体和可熔盐材料层外部的外护套组成。
所述的线型温度感知元件A、B之间能够共用一根探测导体。
所述的线型温度感知元件A中的一根探测导体可以为热电偶丝。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响应速度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是在已有技术的具有可熔盐材料层的线型温度感知元件基础上并行设置一根具有NTC特性阻隔层的线型温度感知元件,同时利用转换盒对上述两根线型温度感知元件的电参数实时进行检测,一旦具有NTC特性阻隔层的线型温度感知元件的电参数变化量在设定的时间段内超出设定差温报警阀值,立即发出火灾报警信号。由于在进行探测器的报警响应时间试验时,具有NTC特性阻隔层的线型温度感知元件的电参数变化率达到差温报警阀值的时间早于具有可熔盐材料层的线型温度感知元件的电参数达到定温报警阀值的时刻,所以能够提高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响应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提高响应速度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提高响应速度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卫社,未经张卫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55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