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杠杆式带双侧槽形飞轮的自行车传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5573.2 | 申请日: | 200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00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允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允中 |
主分类号: | B62M1/04 | 分类号: | B62M1/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蕴华 |
地址: | 300203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杠杆 式带双侧槽形 飞轮 自行车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自行车传动机构,尤其涉及杠杆式带双侧槽形飞轮的自行车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自行车的传动机构主要由轮盘,中轴,脚蹬,曲柄,链条及齿形飞轮组成,行驶时,骑行者双脚向前循环蹬踏脚蹬,曲柄通过中轴带动轮盘旋转并通过链条传动,使飞轮转动,自行车前行。骑行者在操作这种传动机构时,左右两侧曲柄交替从轮盘顶部转至底部,再靠惯性返回顶部,人体腿部须满圆周大幅度动作,但驱动自行车前行的实际高功效及省力区域仅在曲柄前转半圆形轨迹中自水平位置上下40°的范围内,在其余区域既费力也难于产生较强力矩以至作无用功,因而使骑行者虚耗体力易疲劳且影响行驶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出一种自行车用杠杆式带双侧槽形飞轮的新型传动机构,其特点是机构中去除现有传动机构中的轮盘,中轴,曲柄,链条,代之以杠杆,传送线体,导向件,尤其在现有齿形飞轮的结构基础上将其外缘轮齿去掉改设为凹槽,并采用双侧槽形飞轮传动机构,从而达到与现有传动机构比,使骑行者省力,或提高行车速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杠杆式带双侧槽形飞轮的自行车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后轴套的飞轮,脚蹬,其特征是还包括对称设置于车体两侧的杠杆,杠杆传动导向轮,杠杆复位导向轮及传动线体,所述的飞轮为对称设置于车体两侧的以现有飞轮为基础改设成外缘为环周开凹槽且在槽面两侧开孔通过飞轮体形成穿线孔道的槽形飞轮;杠杆前端连接脚蹬、后端铰接在后轴棍上;两杠杆传动导向轮固定于鞍座斜梁上部;两杠杆复位导向轮置位于车体上方;传动线体一端自车体左侧的传动导向轮垂直固定连接水平置位的杠杆,另一端以张紧状态绕过该传动导向轮至槽形飞轮,顺时针环凹槽缠绕,自穿线孔道外侧孔口穿入,内侧孔口穿出,继续顺时针环凹槽缠绕并上引依次通过两杠杆复位导向轮至车体右侧,并以与左侧对称方式缠绕槽形飞轮;并通过杠杆传动导向轮垂直向下固定连接水平置位的杠杆。
所述的两杠杆传动导向轮通过导向支架固定于鞍座斜梁上部,导向支架为平行于后轴棍固定在鞍座斜梁上的横梁,横梁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杠杆传动导向轮,两杠杆传动导向轮的间距与两槽形飞轮的凹槽间距相一致。
所述的两杠杆复位导向轮固定于货架上,两杠杆复位导向轮的间距与两槽形飞轮的凹槽间距相一致。
所述的传动线体是尼龙绳或钢丝绳。
在自行车下横梁两侧对应于所述杠杆后部自水平位置下转40°-50°范围内的任一位置对称设置杠杆限位器。
本实用新形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提供出杠杆式带双侧槽形飞轮的自行车传动机构,与传统的曲柄,轮盘,链条及齿形飞轮的传动机构比,杠杆的转动角度仅在以水平位置为基准±40°范围内变化,骑行者无须满圆周蹬车,每次蹬踏均为高力矩及省力区域,且为有用功,可使骑行者省力近50%或提高车行速度,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杠杆式带双侧槽形飞轮的自行车传动机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双侧槽形飞轮结构及缠绕传动线体的A向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允中,未经刘允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55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沿轨道滑行的起重机
- 下一篇:无轨小车搬运器的梳体交换式机械停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