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型空调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6681.1 | 申请日: | 200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34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升;李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升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456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空调 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特别是一种节能型空调热水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空调器是由室内机及室外机中的压缩机、膨胀阀门及室内外热交换器等部件通过管路连接组成的,通过冷媒实现制冷/热的循环装置,其吸入室内的空气,通过室内外热交换器冷却/加热之后,再次向室内排放。
所述的室外机中设置有如下装置:吸入低温、低压的气体冷媒将其压缩为高温、高压冷媒的压缩机;对上述压缩机提供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媒利用外部空气加以冷却的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的室内机中设置有如下装置:对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提供的冷媒膨胀为低温、低压状态的膨胀阀门;对膨胀阀门中释放的冷媒利用室内的空气加以蒸发的室内热交换器。
当驱动上述压缩机,从压缩机中排出高温、高压的冷媒,注入至室外热交换器。流入室外热交换器的冷媒与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放出热量。现在普遍使用的家用空调当工作时,将大量热能通过空调室外机排出室外进入大气空间,既破坏了环境,又浪费了热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型空调热水器,以利于解决家用空调浪费热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万案是提供一种节能型空调热水器,该热水器通过管路连接在空调上,所述空调包括有压缩机及与压缩机管路连通的室内热交换器、三通选择阀、室外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水器通过管路连接在所述压缩机和三通选择阀之间,在所述热水器和膨胀阀门之间设置有冷凝器,在所述三通选择阀与室内热交换器的管路上并联有旁通管路。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该结构的热水器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大自然的热能,不分白天和黑夜可制冷/制热,从而降低消耗能源,可循环利用热能,环保安全。该结构的热水器在使用中只是压缩机消耗一定的能量,为节约能源最好使用变频压缩机。以现在家庭使用的电热水器、空调举例,把常温水家热至65度大约需2度电,而空调运行时室外机向大自然散热,白白地浪费热源,该结构的热水器在使用中只是压缩机和所用盘管风机消耗一定的能量,在春夏秋三季无需使用电加热,而水冷后空调又得到充分地冷却而节约了电能。保守估计一个家庭一个月可节电约30度以上,一年可节电约360度以上。若是对集中供冷供热进行改装,节能效果更加明显可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热水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热水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热水器 2、冷凝器 3、三通选择阀
4、室内热交换器 5、室外热交换器 6、压缩机
7、旁通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型空调热水器结构加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型空调热水器,该热水器通过管路连接在空调上,所述空调包括有压缩机及与压缩机管路连通的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门、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热水器1通过管路连接在所述压缩机6和三通选择阀之间,在所述热水器1和三通选择阀3之间设置有冷凝器2,在所述三通选择阀3与室内热交换器4的管路上串联有旁通管路7。所述压缩机6为变频压缩机,普通压缩机也可以。
所述热水器的外形如图2、3所示为圆形、方形,也可为其他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型空调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介质冷媒由压缩机或泵使之在系统中循环,当回至室外热交换器5吸取大自然的热能后,由压缩机6输出至热水器1散热释放,热量将被水吸收使水温上升,冷媒介质温度下降。当水温达到设定温度后,热水器内温度控制器启控使压机停止工作。下一步介质冷媒将进入室外热交换器,此装置的目的是当热水器吸取足够的热能后多余的热能将由此装置散放。再下一步介质将进入室内热交换器4或直接进入旁通管路7。当室内需用空调制冷时,介质由三通选择阀3进入室内热交换器4进行吸热,使室内温度达到所设定温度,温度达到后由控制板控制压缩机是否工作,当室内不用空调时,三通选择阀3通入旁通管路7短路室内热交换器4。最后介质冷媒再进入室外热交换器进行吸热,进入下一个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升,未经张晓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66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触电插座
- 下一篇:容易识别的脚踩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