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人工呼吸消毒巾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7177.3 | 申请日: | 200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66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A61L2/00 | 分类号: | A61L2/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蕴华 |
地址: | 30022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人工呼吸 消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救护用品,尤其涉及一种对病人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救护的一次性人工呼吸消毒巾。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行业,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人性化服务已成为共识,在对生命垂危的病人急救时,为达到快速有效的效果,医护人员经常采用与病人口对口直接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抢救。为防止疾病传染,目前均采用将经灭菌处理的干纱布覆盖在患者面颊上的方法使医生与患者之间唇口既隔离开,又可进行救助;但这种纱布仅仅是无菌,其本身并不具备消毒作用,仍会产生疾病或细菌感染;由于纱布质地稀松,为避免细菌感染则要折叠两层以至更多,但厚了又会影响救治效果。总之,采用纱布这种通用的医用材料,目前无法满足既卫生又能有效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临床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既卫生又能有效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用的一次性人工呼吸消毒巾,使危重病人得到有效救护,并防止医护人员感染疾病,达到科学救护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次性人工呼吸消毒巾,其特征在于是由覆盖人面颊的底巾、消毒芯巾和芯巾防护膜构成,底巾上开有使人唇口露出的孔,消毒芯巾覆盖该孔固定设置在底巾上,两芯巾防护膜分别覆盖消毒芯巾两侧表面固定设置在底巾上。
所述的底巾采用8-14克/m2的无菌无纺布或无菌纸巾纸,消毒芯巾采用浸有消毒液的15-30克/m2的无菌无纺布,芯巾防护膜采用医用隔离膜。
该一次性人工呼吸消毒巾是封装在无菌密封袋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一次性人工呼吸消毒巾主要由8-14克/m2无菌无纺布或无菌纸巾纸制成的底巾和由浸有消毒液的15-30克/m2无菌无纺布制成的消毒芯巾构成,在经消毒芯巾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因消毒芯巾采用单层结构,且无纺布质薄、柔韧、透气性及吸湿性好,因此人工呼吸效果好,又因消毒液充足,杀菌效能高,可有效防止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疾病传播;病人口中流出的液体也能被底巾吸收。作为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底巾作为辅助结构采用8-14克/m2的无菌无纺布或纸巾纸,可降低材料成本,本用品用后即可废弃,达到科学卫生目的;与现用纱布比,其具有杀菌功能好、透气性高、操作方便等多个优点,适合在医疗救护行业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图1-图2示出一种一次性人工呼吸消毒巾,其特征在于是由覆盖人面颊的底巾1、消毒芯巾3和芯巾防护膜2构成,底巾1上开有使人唇口露出的孔5,消毒芯巾3覆盖该孔固定设置在底巾1上,两芯巾防护膜2分别覆盖消毒芯巾3两侧表面固定设置在底巾1上。上述的消毒芯巾3采用浸有消毒液的15-30克/m2的无菌无纺布,这样可吸收充足的消毒液,提高杀菌效果;底巾1作为辅助结构采用8-14克/m2的无菌无纺布或无菌纸巾纸,既达到使用效果还可降低整体材料成本;芯巾防护膜2采用医用隔离膜,本例中采用了PE隔离膜,消毒液采用了无醇安尔碘消毒液。实际制作中,是先将制作消毒芯巾3的15-30克/m2的无纺布布块经缝纫或热压固定到底巾1上,然后用常规方法与底巾1进行整体灭菌处理,处理后,在制作消毒芯巾3的无菌无纺布布块上面喷涂无醇安尔碘消毒液,即制成消毒芯巾3。本例中,消毒芯巾3是通过缝纫线4固定到底巾1上;为防止污染,用防护膜2覆盖住消毒芯巾3,并通过在防护膜2边缘涂抹胶粘剂将其粘接到底巾1上。上述纸巾纸及不同规格的无纺布均为市售产品,无醇安尔碘消毒液也为市售药品。为便于临床使用,该一次性人工呼吸消毒巾是封装在无菌密封袋中,采用一般常用的经灭菌处理的纸袋即可。救助病人时,将一次性人工呼吸消毒巾从袋中取出,撕掉医用防护膜2,将其以消毒芯巾3对准病人口唇部位覆盖在病人面颊上,医护人员通过消毒芯巾3对病人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救护完毕,该一次性人工呼吸消毒巾即可废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未经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71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磁航向传感器的无人机航向自动修正方法
- 下一篇:扩充卡支架固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