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激光保护桥梁报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7255.X | 申请日: | 200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04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子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子良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G08G1/01;G08B21/00;G01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22天津市红***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保护 桥梁 报警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利用激光和电子技术识别出超高行驶的车辆,以达到使桥梁免遭被碰撞的激光保护桥梁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研制出了各种系列的新型红外线报警器,其优点大家都很熟悉。其缺点和不足之处是,由于收发距离短,灵敏度低,尤其在公路远距离传输方面不能发挥其作用,使此类报警装置不能在公路安防系统中得以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不仅能远距离传输,而且灵敏度能达到很高要求的激光保护桥梁报警装置。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激光保护桥梁报警装置,它包括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两部分组成,所述的激光接收器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电源稳压电路21,经过稳压管W,分别与激光接收电路22和解码电路24连接,提供稳定的直流5V工作电压;所述激光接收电路22中的输出电容C3与放大电路23中的输入电阻R7相串联连接;所述的放大电路23分别接解码电路24和推动电路25,解码电路24中的解码集成芯片IC1输出端,第17脚与集成芯片IC2的输入端第2脚相接,推动电路25中的继电器J通过其常开触点J-1与延时电路26相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激光接收电路22由激光接收管S、电阻R12~R16、电容C3~C5组成,激光接收管S的控制极经过分压电阻R12分别与电阻R13、R14相连接;放大电路23,集成芯片由IC2LM324N、电阻R5~R11、电容C2~C5组成,电阻R7与集成芯片IC2的输入第13脚相接,它的输出极由集成芯片IC2的第1脚与推动电路25中的电阻R1串联连接;所述的解码电路24,其解码集成芯片IC1由PT2272承担,电阻R3是其振荡电阻,第1脚~第8脚为地址码,第10脚~第13脚为数字码,第14脚为信号输入极并与放大电路23的输出极相接,在其输出端第17脚经过指示灯二极管D5和电阻R4串联,以显示工作输出指示信号;推动电路25,由晶体管A1、电阻R1、二极管D2、继电器J组成,偏流电阻R1接晶体管A 1的基极,二极管D2并联接于继电器J的线圈绕组两端;所述的延时电路26,包括由晶体管A2、A3、电阻R2、电容C1、继电器K、二极管D3、D4组成,二极管D3分别接电阻R2和电容C1,电阻R2是晶体管A2的偏流电阻并和其基极相连接,晶体管A2的发射极直接和晶体管A3的基极相接,组成复合三极管电路,晶体管A3的集电极和继电器K的底端线圈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创新性和实际应用意义,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由于激光束实际应用距离的提高,所以在本线路中能获得稳
定可靠的效果,能适应在各种恶劣气候条件下的自控报警。
2.本装置采用无线收发传输方式,便于施工安装并能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激光保护桥梁报警装置激光接收器电路原理方框图
图2、是本激光保护桥梁报警装置激光接收器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激光保护桥梁报警装置激光发射器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激光保护桥梁报警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中:1、1#激光接收器 图中:13、公路
2、1#激光发射器 14、硅太阳能接收板
3、2#激光接收器 15、锂电池畜存器
4、2#激光发射器
5、无线电发射器
6、灯杆
7、1#激光收发器 21、电源稳压电路
8、2#激光收发器 22、激光接收电路
9、报警灯箱 23、放大电路
10、无线电接收器 24、解码电路
11、涵洞 25、推动电路
12、桥梁 26、延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子良,未经刘子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72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低压配电柜母线温度监控装置
- 下一篇:四足式仿生机器人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