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激光二极管墙面广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8977.7 | 申请日: | 2007-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30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岚;张晓松;李江勇;张艳芳;董冬青;奚群;庄晋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G09G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廖晓荣 |
地址: | 30019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二极管 墙面 广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面广告装置,尤其是一种激光二极管墙面广告装置。
【背景技术】
广告是通过一定媒体向用户推销产品或招徕、承揽服务以达到增加了解和信任以至扩大销售目的的一种促销形式。人们通常把广告比作产品的“敲门砖”,现在,商业广告已十分发达,很多企业、公司、商业部门都乐于使用大量资金做广告。
目前,已知的墙面广告装置构造是由大功率光源(如大功率灯泡)、组合透镜、广告内容载体(如幻灯片、电子显示屏或者其他)等组成。整个工作过程大致为将广告内容载体放在适当的位置,在背后强光源的照射下经组合透镜成像到墙面上,人们就可以在墙面上看到广告内容。这样的墙面广告装置不仅能耗大,而且大功率的强光,灯泡也很容易损坏。
因此,亟需对现有的这种功耗大、易损坏的墙面广告装置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旨在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激光二极管墙面广告装置,该 激光二极管墙面广告装置不仅能耗低、光源寿命长,而且能方便地远距离投射广告内容到墙面上。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了一种激光二极管墙面广告装置,包括单片机,用于录入广告程序内容;激光二极管驱动,用于对单片机输出的信号进行电流和电压的放大,以驱动激光二极管工作;激光二极管,受单片机的控制,根据单片机内录入的广告程序内容进行有选择的点亮并投射在墙面上;电机传动机构,用于带动激光二极管对墙面进行扫描。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单片机程序来控制一列激光二极管有选择地发光,在横向扫描到墙面上时在墙面上就扫出一个由亮点组成的阵列,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我们在墙面上就可以看到由单片机程序决定的并且由一个个亮点组成的文字或者图案。该墙面广告装置不仅能耗低、光源寿命长,而且能方便地远距离投射广告内容到墙面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激光二极管墙面广告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激光二极管墙面广告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激光二极管墙面广告装置包括有相互连接的电阻、电容、三极管、集成电路、晶振体、激光二极管和开关,其中,电容包括复位电容和振荡电容,三极管包括NPN型和PNP型,集成电路包括单片机和驱动电路,晶振体给单片机提供固定振荡频率,开关是单片机触发开关。
请参考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激光二极管墙面广告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其中,
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R18,R19为电阻;
C1,C2,C3为电容,其中C1为复位电容,C2,C3为振荡电容;
Q1,Q2,Q3为三极管,其中Q1为NPN型,Q2,Q3为PNP型;
IC1,IC2,IC3为集成电路,其中IC1为单片机,IC2,IC3为驱动电路
X1为晶振体;
D1,D2,D3,D4,D5,D6,D7,D8,D9,D10,D11,D12,D13,D14,D15,D16,D17,D18,D19,D20,D21,D22,D23,D24为激光二极管;
K1为开关。
请继续参考图1,IC1、K1、R1、X1、C1、C2、C3组成单片机工作电路,其中,IC1为单片机,K1为单片机工作触发开关,R1和C1构成单片机复位(初始化)电路,X1、C2、C3组成振荡电路。IC2、IC3为驱动电路,用来驱动激光二极管。
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为限流电阻,目的就是限制通过激光二极管的电流。
Q1、Q2、Q3及R2、R3、R4、R5构成切换电路,目的是让D1、D2、D3、D4、D5、D6、D7、D8、D9、D10、D11、D12组成的一组激光二极管和由D13、D14、D15、D16、D17、D18、D19、D20、D21、D22、D23、D24组成的另一组激光二极管有选择地工作。
D1、D2、D3、D4、D5、D6、D7、D8、D9、D10、D11、D12、D13、D14、D15、D16、D17、D18、D19、D20、D21、D22、D23、D24组成一列激光二极管组合,每个激光二极管都受由单片机程序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89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