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组充、放电一体化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9108.6 | 申请日: | 200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25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淑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华云自控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小静 |
地址: | 30013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放电 一体化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利用蓄电池储能的应急电源装置(EPS)领域,涉及一种蓄电池组充、放电一体化电路,适用于蓄电池组充电、逆变的应急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EPS应急电源是采用蓄电池为储能元件,有市电时将交流市电斩波成可控直流电,为阀控铅酸蓄电池充电,进行电能储存,当市电停电后,由蓄电池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供负载设备使用的一种电源装置。目前国内电源装置的需求量越来越大,EPS应急电源的产量逐年上升,生产厂家也如雨后春笋般增加的很快,市场总体售价成下降趋势,竞争相当激烈。一般实力的小企业购买充电、逆变模块,配合自己简单的外围电路设计,这样生产的电源装置由于不是专用模块,若选择不好,导致性能不稳定、质量不可靠。实力较强的一般厂家自己开发独立的专用充电、逆变模块,并用单片机管理起来,充电、逆变两回路,互不干涉。这种设计方法质量可靠,但成本较高,竞争力不强,而且两种方案的硬件线路较复杂,因此开发一种既质量安全可靠、线路简单、又节约成本的电源系统成为市场的急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蓄电池组充、放电一体化电路,使降压斩波与升压逆变使用同一个主回路,使主回路尽量的简洁,组装、调试都相对简单,控制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蓄电池组充、放电一体化电路,包括主电电源、主电接触器、LC滤波电路、整流逆变桥、降压、升压斩波电路、限流电抗器、保险和蓄电池组,所述的主电电源经主电开关后连接到主电接触器,主电接触器经LC滤波电路连接到整流逆变桥;整流逆变桥连接降压斩波、升压斩波电路,降压斩波、升压斩波电路连接到限流电抗器,限流电抗器经保险连接到蓄电池组;主电接触器和LC滤波电路分别连接到负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主电电源为单相或三相主电电源,以单相为例,主电电源A、N经主电开关DK1后连接到主电接触器CK1,主电接触器CK1的LOUT连接到电容C2的2端,同时连接到电抗OL的1端;主电接触器CK1的NOUT端连接到电容C2的1端,同时连接到IGBT1与IGBT2的中间接点E1/C2,IGBT1与IGBT2为一体;电抗OL的2端连接到IGBT3/IGBT4的中间接点E3/C4,IGBT3与IGBT4为一体;同时CK1的LOUT、NOUT直接将交流主电输出给用户负载;IGBT1的C1极与IGBT3的C3极同时连接到整流桥的正极+P2;IGBT2的E2极与IGBT4的E4极同时连接到整流、逆变桥的负极-N;电解电容C0的正、负极连接到母排+P2、-N;母排+P2连接到降压斩波管IGBT5的C极,降压斩波管的E极连接到充电电抗DL的1端,同时又与升压斩波管的IGBT6的C极相连;电抗DL的2端经电流检测霍尔4LHI连接到保护保险RD的1端,保险RD的2端连接到蓄电池组E的正极,蓄电池组E的负极与整流、逆变桥的负极-N相连。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效益。
本实用新型采用充电、逆变一体化设计,利用了IGBT内部封装有蓄流二极管的特点,同一桥臂上同时采用了升压斩波和降压斩波两种控制技术,软、硬件采用互锁方式,做到技术先进、控制可靠;而且根据电源装置容量的大小,电池数量不变,只需改变单节电池的容量;单相电源也可容易的扩展到三相,开关改为3极;逆变桥由两组改为三组;整个产品系统性好。充电、逆变共用的有IGBT1-6、电抗器DL、保险RD。最大限度的简化了主电路,采用了最少的元器件,使电路做到最简单;电气上元件越少,发生故障的几率越小,而且节约了布线、安装、调试的人工成本,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华云自控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华云自控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91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