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99702.5 | 申请日: | 200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82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德新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072天津市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塑料 歧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进气歧管是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的主体部件,它位于节气门与发动机进气门之间。称之为进气歧管是因为空气进入节气门后,经过进气歧管分流,对应发动机气缸的数量,将空气分别导入各气缸中。目前国内的汽车进气歧管多以铝合金材料浇铸制成,例如:力帆汽车发动机(型号:力帆479Q)使用的进气歧管,其结构主要由稳压腔、多个进气弯管和安装座组成,这种进气歧管结构紧凑、强度较高,但存在以下缺陷:1.进气歧管外壁粗糙,需要二次加工;2.进气歧管内壁粗糙,进气流动阻力大;3.浇铸成型时容易形成砂眼、气泡;4.原材料成本高,成品重量重。
经检索发现一实用新型专利(发明名称:车用汽油机塑料进气歧管;中国专利号为:ZL200520026976.2),该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塑料进气歧管为一次注塑成型,并且其整体由前片、后片两部分构成,其原材料成本明显得到了降低,并且成品重量也明显的减轻,而且无需二次加工,但是对于连接力帆汽车发动机(型号:力帆479Q)与节气门之间所使用的进气歧管,其进气端(与节气门连接)以及出气端(与汽车发动机进气门连接)的截面设计无法满足力帆汽车发动机的节油以及增大气体流量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重量轻、强度高、气体流量大,进气效率高,隔热效果好,能够大幅度提高力帆发动机性能和燃料利用率的汽车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由稳压腔、四个进气弯管以及安装座构成,进气弯管的下端与稳压腔连通、其上端与安装座连通,稳压腔上制有进气孔,安装座上制有分别与四个进气弯管相对应的四个出气孔,其特征在于:
(1).稳压腔的进气孔的内孔径为Φ50±3mm;
(2).安装座上所制的四个出气孔的内孔均为以出气孔中心点为坐标原点,以水平轴坐标上的±4mm为圆心、以16.5±1mm为半径镜向对称的两个圆弧与竖直轴坐标上的±16mm的水平线所形成的组合孔;
(3).安装座上所制四个出气孔的相邻出气孔之间的轴心距离为87.5±3mm。
而且,所述的稳压腔上设置有加强筋,并且该加强筋由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组成。
而且,所述的稳压腔的进气孔四角均布制有直径为Φ9.9±1mm的安装孔,该四个安装孔的圆心与出气孔圆心的距离为d=42±3mm,相邻安装孔的轴心距离为H1=60±3mm。
而且,所述的稳压腔的进气孔所制的四个安装孔在进气孔下端部侧面均制有卡槽。
而且,所述的安装座上所制四个出气孔的每一出气孔周边均制有连接孔,相邻的两个出气孔之间的连接孔可相互共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汽车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针对力帆汽车发动机的进气孔以及节气门的出气孔采用振动学、气体动力学原理,并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实现气体流量大、进气效率高的目的,并能较好地提高燃料利用率以及发动机的性能。
2.本汽车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采用工程塑料一次注塑成型,无需二次加工,产品精度高,无砂眼以及气泡,自身重量较轻,隔热效果好,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3.本汽车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在稳压腔上固装有加强筋,增加了进气歧管的结构强度,并能够有效防止变形;而且本加强筋的设计依据振动学的的原理,具有减轻振动、降低噪音的功能。
4.本汽车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进气孔上的安装孔设置有卡槽,并且采用冷压的方式将方头钢螺母安装入法兰中,避免了溢料造成的二次加工打磨,减少了制造工序,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成本低,重量轻,强度高,气体流量大,进气效率高,隔热效果好,能够大幅度提高发动机性能和燃料利用率,并具有减轻振动、降低噪音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1的进气孔安装面正视图;
图4为图3的A-A向截面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安装座出气孔正视图(局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德新,未经刘德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97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