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泪道植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0155.8 | 申请日: | 200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57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贺忠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廖晓荣 |
地址: | 30005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泪道 植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人工泪道植入装置。
背景技术
慢性鼻泪管阻塞是一种眼科多发病、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可以导致泪囊炎,威胁眼球,甚至发生眼内炎而失明。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泪道冲洗、使用各种泪道探针扩张、经泪小点顺行或从鼻腔逆行置入各种支撑物,或用光导纤维的激光探通后置入充填物。一般认为,如果已经形成慢性泪囊炎,则往往需要进行经皮肤切口和凿开泪囊骨壁的鼻腔泪囊吻合手术,手术操作及术后护理复杂,患者痛苦,并发症多,成功率低。而现有技术中有一种适宜在体内留置的用来静脉输液的留置针,其由管状针头,针头外套有聚氨酯膜管以及与注射器连接的柄组成。这种留置针在使用时,管状针头携带着的外部的聚氨酯膜管一同扎入血管,然后拔出针头,将聚氨酯膜管留置在血管中用于输液,避免再次静脉穿刺。但是该留置针只有穿刺的功能,不能进行钻、切,故不能用于泪道的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泪道植入装置,既可以钻切泪道阻塞物,又可以同时植入一种可以留置在人血管内的、无毒、无致敏原、组织相容性好的医用聚氨酯膜制成的人工泪道,既可以扩张泪道,又可以长期保留在泪道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人工泪道植入装置,包括尾部针柄,管状针体和套装在针体外表面的生物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针体的头部呈圆锥形,构成泪道植入钻切刀。
本实用新型利用静脉留置针的部分结构,将其针头制成圆锥形钻刀,使之具有钻切的功能,不仅容易进入泪道,还可以切除原泪道内纤维化的软组织阻塞物,边钻切边进入,直入鼻腔。与此同时,聚氨酯膜外套管便被植入患者的原泪道内,形成人工泪道。而且对组织没有刺激,无过敏反应,不被降解和吸收,既可根据需要取出,又可长期保留。手术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
附图说明
图1为人工泪道植入装置端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人工泪道植入装置由圆锥形钻切刀1、管状针体2及其外套聚氨酯膜管3人工泪道组成。将原医用静脉留置针的头部制成圆锥形钻切刀,钻切刀的头部呈头细尾粗的圆锥形,刃口内径为0.1mm到1.1mm,外径为1.0mm到3.0mm。圆锥头部长度为0.5mm到5mm。针体呈均匀的管状,针体的长度从10mm到80mm。原静脉留置针的聚氨酯膜外套管外形保持不变,也可以用其它人工合成的生物膜外套管。针的尾部与静脉留置针一样,镶嵌入一个硬质空心塑料柄内,柄的尾端呈外方内圆形,长度34mm,柄尾芯的圆形内径3.5mm,可插入一次性注射器的头。
例如:针的体部长75mm,内径0.4mm,壁厚为0.35mm,聚氨酯膜外套管长度48mm,圆锥头部长度为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未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01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杯纺纱机的转杯传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小井眼裸眼封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