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码式门铃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0427.4 | 申请日: | 200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79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田进勤;任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万峻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3/10 | 分类号: | G08B3/10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06山西省太原***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码 门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门铃,具体是一种密码式门铃。
背景技术
目前流行的电子门铃都仅设一个按钮,按动该按钮后,门铃将发出简单的声响或乐曲通知主人有访客,但是发出的声响和乐曲一般都是固定的,因此,主人无法区别按门铃的人是什么身份(生客?熟人?亲人?朋友?);特别是如果遇上不法之徒上门,毫无防范地开门将可能导致危险或不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电子门铃不能使使用者识别访客身分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密码式门铃。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密码式门铃,包括门铃按钮A、扬声器、以及由门铃按钮A控制的驱动扬声器发声的音频电路,门铃按钮A至少为两个,所述音频电路包括多谐振荡器、与多谐振荡器受控端B相连的按钮控制电路、以及连接于多谐振荡器输出端C的驱动扬声器发声的功率放大电路;所述按钮控制电路包括经一门铃按钮An串接于多谐振荡器的受控端B与电源正极之间的电阻R串联支路,其中电阻R的数量与门铃按钮A的数量一致,两相邻电阻的连接节点与电源正极之间分别连接有门铃按钮Ai(2≤i<n)。使用时,按动任意一个门铃按钮,接入多谐振荡器受控端B的电阻阻值即确定,多谐振荡器即产生相应频率的振荡信号,并传输至功率放大电路,经功率放大电路驱动扬声器发出与多谐振荡器振荡频率相应的音调高度的声音;如以任意顺序按动门铃按钮,多谐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不断改变,经功率放大电路驱动扬声器发出相应的音乐。本实用新型最少可只用两个按钮,例如将这两个按钮的音阶分别设置为1(Do)和3(Mi),访客就可以用奏出131313;11331133;111333111333等乐句的方式告知户主自己的身份,不过乐句需户主与访客事先约定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多个用于控制接入多谐振荡器受控端的电阻阻值大小的门铃按钮,通过门铃按钮改变多谐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多谐振荡器产生相应振荡频率的振荡信号,经功率放大电路驱动扬声器发出相应音调的声响,从而实现使用者通过听扬声器发出的音乐或声响,根据其与访客的约定,即可判别出访客身份。所述的多谐振荡器和功率放大电路是现有公知电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实现,且具有多种电路变形,因此未在说明书中具体描述,仅提供具体实施电路一份以供参考(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使用者很容易地辨识出访客的身份,亦为访客带来拜访趣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控制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电路原理图。
图中:1-按钮控制电路;2-多谐振荡器;3-功率放大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密码式门铃,包括门铃按钮A、扬声器、以及由门铃按钮A控制的驱动扬声器发声的音频电路,门铃按钮A至少为两个,所述音频电路包括多谐振荡器2、与多谐振荡器2受控端B相连的按钮控制电路1、以及连接于多谐振荡器2输出端C的驱动扬声器发声的功率放大电路3;所述按钮控制电路1包括经一门铃按钮An串接于多谐振荡器的受控端B与电源正极之间的电阻R串联支路,其中电阻R的数量与门铃按钮A的数量一致,两相邻电阻的连接节点与电源正极之间分别连接有门铃按钮Ai(2≤i<n)。
具体实施时,所述音频电路还设有并联于电源E两端的发光二极管LED和电阻Ra的串联支路,电阻Ra用来对发光二极管LED起限流作用,使发光二极管以最经济的耗电来维持其作为门铃指示灯的亮度。供电电源采用电池,其电压可选用3V、4.5V、6V、9V等;另外电源E两端还并联有电源滤波电容C2,用以稳定实际加到线路上的电压及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所述多谐振荡器包括三极管Q1、Q2,三极管Q1、Q2的集电极分别经电阻RC1、RC2与电源E的正极相连,三极管Q1、Q2的集电极分别经电容CB1、CB2与三极管Q2、Q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1、Q2的基极之间串联有电阻RB1、RB2,电阻RB1、RB2的连接节点为受控端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万峻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山西万峻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04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