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干粉灭火器充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0449.0 | 申请日: | 2007-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62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郭温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温贤 |
主分类号: | A62C13/62 | 分类号: | A62C13/62;F17C5/06 |
代理公司: |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志华 |
地址: | 053900河北省饶阳县***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粉灭火器 充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灌装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粉灭火器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生产干粉灭火器时,在向干粉灭火器罐体内灌粉并安装、旋紧气头后,应通过气头向罐体内充气。当前充气大多采用人工方式,人将气嘴安装在气头上后开始向罐体内充气,待压力表达到预定值后,人再将气嘴卸下。这种方式不但费工费力,且人工观测压力表,计量也不十分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不用人工充气、计量准确的干粉灭火器充气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若干个传输辊,所述传输辊上设置有盛放干粉灭火器罐体的托盘,罐体带有气头,传输辊上面设置有定位杆和压杆,定位杆与传输辊之间设置有气嘴和相对设置的顶柱、顶手,传输辊的与定位杆位置相匹配处设置有前后拦截柱、前后接近传感器和顶杆,定位杆、压杆、气嘴、顶手、前后拦截柱、前后接近传感器和顶杆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
其附加技术特征为:所述托盘前后两端的底面开有凹槽,凹槽的位置与前后拦截柱的位置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干粉灭火器充气装置设置了传输辊和定位杆,当罐体随前一个托盘在传输辊上运行到后拦截柱处时,后拦截柱将前一个托盘拦住,同时后接近传感器将信号输送到控制器,经控制器确认主攻位没有托盘后,控制器发出信号,后拦截柱落下,前一个托盘前进到主攻位并被前拦截柱拦住,同时,后拦截柱会将后一个托盘拦住,以避免影响前一个托盘上的罐体充气。当前一个托盘被前拦截柱拦住后,前接近传感器将信号输送到控制器,控制器发出信号,顶杆在汽缸作用下将前一个托盘顶起,定位杆落下使罐体定位,顶手伸出与顶柱一起将罐体夹住,然后气嘴伸出与气头相接触,压杆下落将气头的开关打开,同时气嘴的阀门打开向罐体内充气,待充到预定压力值后,气嘴接受控制器信号将阀门关闭停止充气,压杆上升,定位杆升起,顶手回缩,顶杆回落,前一个托盘落回传输辊上,前拦截柱落下不再拦住前一个托盘,罐体随前一个托盘在传输辊上前行,同时,后拦截柱落下,后一个托盘前行,重复进行前一个托盘上罐体的充气过程,如此一个个自动向罐体内充气,不再用人工充气,且充气量十分准确。另外,托盘前后两端的底面开有凹槽,且凹槽的位置与前后拦截柱的位置相匹配,使得托盘被拦截时很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干粉灭火器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干粉灭火器充气装置的结构和使用原理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干粉灭火器充气装置包括若干个传输辊1,传输辊1上设置有盛放干粉灭火器罐体2的托盘3,罐体2带有气头4,传输辊1上面设置有定位杆5和压杆6,定位杆5与传输辊1之间设置有带阀门7的气嘴8和相对设置的顶柱9、顶手10,传输辊1的与定位杆5位置相匹配处设置有前拦截柱11、后拦截柱12、前接近传感器13、后接近传感器14和四个顶杆1 5,定位杆5、压杆6、气嘴8的阀门7、顶柱9、顶手10、前拦截柱11、后拦截柱12、前接近传感器13、后接近传感器14和四个顶杆15分别与控制器16相连接。如图2所示,托盘3前后两端的底面开有凹槽17,凹槽17的位置与前后拦截柱11、12的位置相匹配。
充气时,当罐体2随前一个托盘3在传输辊1上运行到后拦截柱12处时,后拦截柱12将前一个托盘3拦住,同时后接近传感器13将信号输送到控制器16,经控制器16确认主攻位没有托盘3后,控制器16发出信号,后拦截柱12落下,前一个托盘3前进到主攻位并被前拦截柱11拦住,同时,后拦截柱12会将后一个托盘3’拦住,以避免影响前一个托盘3上的罐体2充气。当前一个托盘3被前拦截柱11拦住后,前接近传感器13将信号输送到控制器16,控制器16发出信号,顶杆15在汽缸作用下将前一个托盘3顶起,定位杆5落下使罐体2定位,顶手10伸出与顶柱9一起将罐体2夹住,然后气嘴8伸出与气头4相接触,压杆6下落将气头4的开关打开,同时气嘴8的阀门7打开向罐体2内充气,待充到预定压力值后,气嘴8接受控制器16信号将阀门7关闭停止充气,压杆6上升,定位杆5升起,顶手10回缩,顶杆15回落,前一个托盘3落回传输辊1上,前拦截柱11落下不再拦住前一个托盘3,罐体2随前一个托盘3在传输辊1上前行,同时,后拦截柱12落下,后一个托盘3’前行,重复进行前一个托盘3上罐体2的充气过程,如此一个个自动向罐体2内充气,不再用人工充气,且充气量十分准确。另外,托盘3前后两端的底面开有凹槽17,且凹槽17的位置与前后拦截柱11、12的位置相匹配,使得托盘3被拦截时很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温贤,未经郭温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04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